《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文化、政略與媒體》

| 蘇進榮

【文 / 編譯發展中心 蘇進榮】

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文化、政略與媒體》(原文書名為Chinese Identity in Post-Suharto Indonesia: Culture, Politics & Media)一書係由本院(原國立編譯館)於99年與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之學術著作,並已於1014月發行上市。本書作者為雲昌耀先生【Chang-Yau Hoon,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亞洲研究所博士,現為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本譯著之譯者為邱炫元先生【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niversiteitUtrecht)社會學博士】、何景榮先生(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陳琮淵先生(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林育建先生(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生)。.

雲先生曾任荷蘭皇家東南亞和加勒比研究學會、丹麥北歐亞洲研究所、印尼雅加達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員,亦曾擔任亞洲商業雜誌之客座編輯,主要研究興趣為海外華人、當代印尼、民族和種族、宗教多元化與宗教對話。其係1980年出生於馬來西亞之華僑,在汶萊成長、在澳洲接受教育,精通多國語言及地方方言,2004年開始進行以雅加達為場址的田野考察,探究自1998年印尼的「排華暴動」後,印尼華人如何自我認同,如何透過文化教育、政策參與暨媒體經營,重新將「華人性」(Chineseness)予以概念化,並確認身為華人身份的重要性;此研究計畫得到澳洲政府及西澳大學之資金支助,2007年以此研究論文取得西澳大學的博士學位,2008年於英國出書。

蘇哈托總統執政的32年(1966年至1998年),當地華人雖掌控了重要的經濟命脈,却飽受岐視與邊緣化,不僅明令限制華人在經濟領域以外的發展,且以高壓手段強迫歸化;1998年印尼深陷亞洲金融風暴,華人成了經濟崩潰下的代罪羔羊,並引發史上最慘烈的排華暴動;然而危機也是轉機,隨著蘇哈托政權的垮臺,印尼開始了一連串的民主改革,華人文化歷經數十年的壓仰後得以重現風華,華人開始成立政黨,參與各種組織與團體,積極游說廢除岐視性的法令,爭取合法權益,倡導多元文化,推動各族群的和諧與團結,藉以解放他們長期飽受壓迫的身份認同。

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測繪華人問題」、第二篇「改變文化要素」、第三篇「維繫族群界線」,廣泛剖析了1998年後,有關「華人性」的含義,它不僅意涵複雜的多元文化概念,亦涉略華人自我認同的轉化與改變,以及華人文化再華化的動力與形式。.作者跳脫以往研究知識的框架,藉由田野訪談、文獻回顧、媒體與文本的分析、口述歷史等研究方法,呈現多面向的議題,並提出了敏銳的觀察與洞見。本書組織架構清晰,富涵情感性的經驗資料與精彩的學術對話,相信它是有志於海外華人研究、族群研究者之最佳素材,另外它亦提供臺灣社會一個借鏡,在新舊族群日趨多元的現今,如何消除彼此偏見,促進相互了解,防範族群衝突,營造一個更為和樂繁榮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