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進榮
【文 / 編譯發展中心 蘇進榮】【圖 / 出版商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一書係由本院(原國立編譯館)於99年與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之學術著作,並已於101年6月發行上市。本書原著由約翰‧蓋斯提爾【John Gastil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傳播藝術學博士,現為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傳播藝術和科學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審議、政治傳播和輿論、陪審團行為,著有《應大眾要求:透過審議式選舉振興代議民主》(By Popular Demand: Revitalizing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rough Deliberative Elections)、《小團體中的民主》(Democracy in Small Groups)】及彼得‧列文【Peter Levine,美國民主審議聯盟創始人之一,現為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公民學習與參與研究資訊中心」副主任,也是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喬納森·蒂施和公共服務研究中心主任,近期著作為《新進步年代:邁向公平及審議的民主》(The New Progressive Era: Toward a Fair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共同編著。本譯著之譯者為劉介修先生(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從小立志成為醫師,投身臺灣審議民主運動,2007年榮獲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陳逸玲小姐(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現為臺灣展翅協會國際專員)。
「審議民主」一詞最早出現於1980年代,係為「公民直接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的一種民主理念,最近20多年來逐漸形成一股民主風潮,它從抽象的理論,轉變成具體實踐的知識,雖然迄今有關審議民主的理論業累積豐碩之研究成果,並出現了多元豐富之著作,然而作者認為坊間的學術研究過度強調審議式公民參與模式的影響力,忽略了和各種審議實踐的對話;因此,本書提供問題架構來比較、衡量不同審議模式之間的差異與結果,讓理論與實踐進行對話與整合。
本書滙集了40多位專家學者寶貴之實務經驗與第一手資料,組織規劃為五部份、19章,以美國各地審議民主的經驗為主,另分別於第6章討論歐洲的丹麥與德國、第8章討論澳洲、第12章討論巴西的案例,共計介紹了15種審議式民主參與模式的實踐經驗,內容除了有我們所熟知的共識會議、審議式民調與公民陪審團之外、還包含國家議題論壇、線上審議、21世紀城鎮會議、學習圈、選舉審議與公民新聞學等各種審議模式,詳述因應各個脈絡與地區而發展出的各種不同審議模式,探討其目的與架構,論述其未來應用潛能的反思。本書並呈各種公民審議的經驗,在我們試圖以審議式民主促進公共討論、參與重大爭議政策的現代,這些豐富且具異質性的操作性知識與經驗,無疑是臺灣社會推動審議民主實務之最佳指南。
公民參與審議的模式與方法雖然有所差異,惟皆重視相互論述與對話溝通,運用深入的聆聽與明智的判斷,縝密審視公共議題,凝聚多數公眾的意見,有效達成審議。本書提供眾多在不同脈絡及情境下的審議模式與操作經驗,對於理論的發展與未來的應用,係為深具參考性之寶貴素材,它不僅是研究審議民主之學者、從政者與行政人員必備之工具書,亦是21世紀的公民不可或缺之讀本,它幫助讀者明瞭,如何透過最佳途徑,有效的參加審議活動,行使公民權力,進而影響公共政策,既能確保自身權益又可促進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