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思考!?「當我們同在一起」

| 朱玉仿

【文 /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朱玉仿】

2012810日,星期五,在瀏覽奇摩新聞時「洪蘭:別忘記重要的做人禮貌」吸引了我的目光,文中指出許多人不懂得做人的基本禮儀,連當了老師也一樣,由研究來看父母的身教對孩子的教養、品格非常重要,洪蘭認為政府在推行品德教育,從學理上來看必須從家庭做起,這也反應了一個事實,原本家庭教育就先於學校教育,父母的影響早先於老師的影響。

這篇文章事實上是2009125日出刊的親子天下雜誌第12期中的一篇專欄,不知為何在經過了2年多又被刊登出來,可見好的文章是值得一讀再讀,而好的書更是值得一看再看。

20101月海寧格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出版了一本名為「當我們同在一起:父母、老師、孩子必讀的系統心理學」,乍看之下好像沒聽過這個出版社,細看之後真的不是一間出版社,這是德國人海寧格發展出來一套助人的方法稱為「系統排列」在台灣的分支機構。作者瑪莉安在德國的小學和普通教育中學教書長達25年,這本書是她將所學的系統排列及其他心理治療的方法用於她所教的班級,作者在9月份也會拜訪臺灣。

這本書的翻譯,不知是翻自英文還是德文,有小部份的內容我不太能完全理解,但無損於本書的價值,作者用的系統排列方法對大部份的我們而言相當陌生,書中的一些想法、觀念及用於教學的技巧在台灣的學校應該也沒有見過,然而許多的內容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思考,許多的創見亦值得我們打開或許已經僵化的頭腦來體會,例如作者提到坐在教室的孩子,事實上是跟他們的父母親一起來到學校的,意思是這些孩子會是現在的樣子是因為家族的影響,所以當孩子想像對他學習最有幫助的家人在他身後支持他時,對他們的學習(考試成績)是有很大的幫助,又例如有些孩子會無法坐在教室中學習或一直想要換座位,其實是有家族逃亡或移民的因素,如果能夠了解孩子行為的因素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但這一切都要從尊重孩子的家庭開始。

本書舉了許多瑪莉安在教學上的實例,每個實例都跟學生的家庭有關,雖然就其他的派別而言,相同的狀況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解釋及解決方法,然而每個人的家庭對個人的影響之深遠是不容置疑的。

本書的論點與文章一開始提到洪蘭的文章有不謀而合之處,且更為深入,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能超越了我們自己的認知,雖然目前學校的教學中已經越來越看重家長意見的參與,然而老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及班級管理是否有覺知到孩子的學習狀況、與同儕的相處互動、學生與老師、校長等權威的互動,事實上也都深受孩子家庭的影響,當然連老師本身的教學狀況也受自己家族的影響。

本書讓我們對於學校中家族影響個人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書中所用的系統排列方式對於沒有體驗過的人來說或許不能瞭解此種現象的存在而覺得神奇,甚至覺得奇怪,然而,親、師、生的互動關係若可以從一個更大的系統觀來看待,相信許多目前無解的困難或問題可以有另一番的出路、看見及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