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秋昭
【文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羅秋昭】
薛光祖院長是國立高雄師範學院(今高雄師大)的前院長,今年九十四歲,但神采奕奕,思路清晰。他是推行九年國教的見證者,也是碩果僅存的教育家。當年推行九年國民教育時,他是省教育廳的主任祕書,執行九年教改的大小事務,所以對九年國教改革過程,知之甚詳,如今面對12年國教改革之際,筆者專訪薛院長,請他談談九年國教改革的經過及對十二年國教的看法。
院長說:九年國教在民國五十七年實施,其實早在民國五十三年,嚴家淦先生擔任行政院長兼經建會主任委員時,就與副主任委員李國鼎先生討論教改問題,因為當時臺灣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究其原因是人力資源不足。因為當年小學畢業,進入初中的人數只有59.04%,跟先進國家比起來有一段距離。當時先進國家,早已延長國民義務教育到九年,我們將近一半的小學畢業生,卻無法進入初中。教育部長黃季陸先生也在幾次國際會議後,認為延長國民教育是世界的趨勢,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剛開始討論這個議案時,有很長時間的拉鋸戰,有部分高層人士贊同九年國教的政策,也有部分高層認為,辦好六年國教才是重點,延長義務教育可以稍緩再議。
決定辦理九年義務教育的關鍵點,在1967年的「以埃六日戰爭」,以色列六日戰役,解決與埃及的紛爭,這個結局引起世界震驚,老總統一心想反攻大陸,於是派了親信到以色列了解戰況。他親信回報給老總統的答案是:「以色列的勝利是因為他們的教育普及而且很先進」。這則報告,引起了老總統更加關切,延長義務教育的必要性。最後在民國56年6月27日於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裡正式宣布,「要繼『耕者有其田』政策,推動成功之後,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以現階段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成果,來解決九年義務教育問題,定可樂觀厥成。」這一聲令下,震驚了在場的高階幹部,當時沒有一個人反對這個政策。到了這個時候,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麼做」的問題了。」
薛院長清清喉嚨接著說。
「老總統當時宣布從五十七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決不是逞一時之快而下的決定,他做過深思熟慮才決定的。大家也知道,九年國教有一個共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標,那就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人才投入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上」。
至於實施九年國教的做法,首先請行政院長兼任籌備主任,再請教育廳長潘振球先生規劃執行。經費來源呢?實施九年國教,需要增加一百所以上的學校,要擴建好千間的教室,我還記得,當時粗估,總要三十億左右的經費,這是個龐大的數目。正在大家為經費煩惱之際,老總統早有打算。老總統清楚,在1950年以前美國金援臺灣時,政府就提出了相對款,稱為「中美基金」,這是國家發展的準備金。老總統在宣布九年國教時,曾約見當時省政府財政廳長周宏濤先生,是否有錢支援九年國教,周廳長的答覆是把其他事緩一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就這樣,九年國教就動起來了。」
「九年國教雖然決定的很倉促,但是效率之高,現在令人很難想像,」薛院長認真地說:「這主要是當時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精神。當年辦理九年國教真是一項艱鉅的工作,一方面時間很倉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一方面工作很繁複,要徵地、建校,蓋教室,還要規劃課程,招聘校長、教師,這都是大工程,結果都做成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不知道,」我搖著頭,薛院長看看我,繼續說:
「九年國教可以在短時間裡完成,主要是因為老總統的威儀,他一言九鼎『說做就做』,大家沒有異議。對於難解決的問題,只要老總統說了,事情就迎刄而解了。
記得當年集會討論國中課程標準,為了「公民科」要用什麼課程名稱,就在會議上爭論不休,就在僵持不下時,主席閻振興部長只好提議,留待下次會議決定。第二天開會時,閻部長說,昨晚秦孝儀打電話來,轉達了總統的話,小學的課程名稱叫「生活與倫理」,初中稱「公民與道德」。就這樣,省掉了許多的紛爭,也節省了不少時間。除了老總統的威望,其次就是當年辦九年國教的士氣很旺盛,各單位都願努力完成這件有意義的事。行政上,大家目標一致,管理上,認真負責沒有私心。」
薛院長笑著對筆者說:「你相信嗎?當時徵地、蓋校舍、建教室,所有工程進行沒有傳出一件貪污事件。政府和民間都認同,教育是良心事業『教育是為後代子孫謀福利的事業,辦教育是一件積功德的大事』,那種不貪不求,只想辦好教育的熱忱,很難用文字形容。」
薛院長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增加了一百多所初中,就需要一百多位校長,教育廳制定了校長考選辦法,潘廳長行事耿直,從不理會關說,一切唯才適用。當時每一位校長,都是在公平制度下產生的,他們通過重重考試,才被拔擢任用。這些新任命的校長不需賄賂,不用關說,憑自己實力就可以獲得校長的職位,他們都很珍惜,也感到榮譽,他們都有使命感,想把學校辦好,所以這一批校長無怨無悔地為學校服務。」
筆者好奇地問院長:「記得當年好像是稱『九年義務教育』,後來怎麼又稱『九年國民教育』呢?」
院長說:「這可是行政院長嚴家淦的意思,嚴院長認為用『義務』太嚴肅了,萬一有人不去上學,就要被罰,也許會帶來一些想像不到的困擾。而且在九年國民教育之前有「國民小學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從這個方案往上發展,而有了九年國民教育的名稱。」
筆者請院長對九年國教的成功,做一個結論。他說:
「當年實施九年國教可以順利進行,有三個條件,第一是: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總統;其次是經費都在預算中;而最重要的是全國上下一條心,大家都想把九年國教辦好,自然是水到渠成。雖然當時教改時間倉促,難免有些瑕疵,但是九年國教實行後,臺灣的經濟蒸蒸日上,這不能不歸功於教改的成功。」
筆者接著請教薛院長,對於目前即將推行的十二年國有什麼看法。他說:
「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教,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早就應該實施『十二年國教』了,這不但順應世界的趨勢,也提高國民素質。」
現在實行十二年國教,比起當年九年國教育有它的優勢,一是學校、教室都是現成的,可以省去徵地建校的問題,其次師資也是現成的,這應該沒有什麼阻力才是,但是去年馬總統宣布2014年正式推行12年國教以後,各種雜音都出現了,這真是匪夷所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院長說:「目前初中畢業生,幾乎百分之百可以進入高中或高職,沒有升學問題,那為什麼要實施十二年國教呢?教育部首先要明確訂出,十二年國的教育遠程、近程的具體目標。現在一般人對於十二年國教的認知,停留在『不用繳學費』,『不用升學考試』的基礎上。其實這不應該是十二年國教的重要意義,教育部如果把十二年國教的目標向校長、家長說明清楚,大家就會更積極地去實現這個理想了。此外,實施的步驟和實施的時間表,也可以利用媒體,向全國家長說明白,這樣才有助力去推動教改。」
筆者請教院長,對十二年國教有什麼較具體的看法,薛院長說:
「我有兩點期待,記得實施九年國教同時,教育部成立專科職業教育司(1968年5月)專司掌理專科教育、職業教育、職業訓練及建教合作等事項。當時國家要發展經濟建設,很需要專職人才,所以計畫把高職的比率提高,更重視技職教育。但是幾十年下來,似乎一般高中的比率增加了,而技職教育沒有受到重視,十二年國教是否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專業技能人力,才是經濟發展的重點,如果不能從高職建立專職人才,許多基礎訓練不夠,這也會造成競爭力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技職教育應該放在十二年國教改革的重點上。」
對於技職教育,薛院長有他精闢的看法,他說:
「我個人以為,目前有些私立大學或科技學院,面臨招生不足的情況,這些科技學院在設備上和師資上都不錯,是否請他們負起一些培養技職教育的工作。例如,讓一些科技學院同時召收高職生,這些高職生在設備良好,師資優良的環境裡,培養專業能力,將來畢業可以投身就業市場,也可以留在學校讀大學,這樣是否決解了一些招生不足的問題,同時讓技職生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當然這是我粗淺的看法。」薛院長謙虛地說。
接著他語重心長地說:
「2014年要推行十二年國教,現在還有很多事要做,例如「課程」的訂定,「教材的編寫和審訂」,還有「師資的培訓」等,都是刻不容緩的工程,倘若這些前置工程都做好規劃,將可以一舉成功。」
薛院長已經九十四歲,他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對教育的熱忱,並沒有隨著年紀而減少,他關心教改,也希望教改成功,因為教育是國家的命脈,有成功的教育,才有富強康樂的國家。筆者因為看到高中校長對十二年國教有不同意見,家長有意見,連高中生也有意見,最近一些民間團體更串連起來反對,於是好奇地去請教薛院長,聽他談九年教改的經過,也請他談談十二年國教看法,我想老人的這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