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進雄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蔡進雄】
當理想與現實間有落差時就會形成所謂的問題(problem),是以教育政策問題即是民眾對於教育期望與教育實際有所差距時,教育相關部門為解決問題而形成所謂的教育政策問題,有些政策問題是結構明確的,有些政策問題是結構不明確而模糊的,但不論是結構明確或結構模糊的教育政策問題,大多具有相互依賴性、歷史性、動態性及主觀性等(丘昌泰,2010)特徵,闡明如下並以人才培育為例。
一、相互依賴性
教育政策問題常是環環相扣、相互依賴的,依此而論,解決教育政策問題常需要不同部門的協助,例如人才培育政策的擬定及解決方案需要行政院各部會的配合才能達成教育政策目標,尤其是延攬外籍人才除了教育部的努力外還需要各部會法規的鬆綁。由於教育政策問題的相互依賴性,吾人在解決教育政策問題更需要有全系統觀,而不能僅微觀看到局部面向或問題。
二、歷史性
教育政策問題的產生通常不是臨時出現,或是無中生有的,而是有其歷史因素,目前各界極重視的人才培育,也是因為近年來國家競爭力備受考驗,以及長期以來產學無法有效連結等因素造成的,再例如十二年國教的問題,絕不是單一因素而是有其歷史脈絡,其中學區劃分就因傳統升學主義的因素,影響此一政策問題的解決。
三、動態性
教育政策問題有其動態性,此時期是教育政策問題,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可能就不是問題了,某時期的政策方案是適切有效的,但在另一時間可能就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故解決教育政策問題的方案宜不斷調整,以因應各種變遷。人才培育政策亦是如此,必須隨時動態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
四、主觀性
教育政策問題有其主觀性,特別是教育價值常有其多面向的判斷標準,更顯現教育政策問題的主觀性而較難取得一致的共識,以人才培育政策為例,各界對人才培育的方向及重點也有不同的看法,大學教育階段的人才培育該何去何從,學者專家亦有多元相異的觀點,再以十二年國教教育政策為例,我們從報紙之民意論壇中即可知讀者對於十二年國教之投書幾乎常呈現兩派的看法,對明星高中的存廢,有一派支持明星高中的存在,主張明星高中的價值;另一派則明顯反對明星高中,認為學業成績優秀的高中生應該分散在各高中。由此可見,教育政策問題是有其主觀性,是以解決教育政策問題更需要加強溝通協調。
總括說來,教育政策問題具有相互依賴性、歷史性、動態性及主觀性等特性,因此我們在研議人才培育政策,宜同時瞭解教育政策問題之特徵,方能有效解決人才培育問題以達成教育政策目標。
【參考文獻】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