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小班的迷思?小校小班能提高學生學習成就嗎?

| 陳清溪

【文、圖 /陳清溪主任秘書】

民國85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公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其中建議超過60班之大校,於附近增設新校,並且推動小班教學,在95學年度前達成每班30人以下的目標。因此,最適合學校經營的規模及班級人數是多少?其與學生學習成就表現的關係如何?值得加以探討。

澳洲公共政策智庫機構格拉頓研究中心(Grattan Institute)之學校教育課程主任(Director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Program)顏生博士(Dr Ben Jensen),針對學校班級人數多寡對學童成績影響做出調查,於本(2010)11月公布其調查結果發現,減少每班學生人數無法提高學生在校學習成績,反之若能提高教師品質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並能在2050年有效提高澳洲國民生產總額到澳幣900億元。而美國佛羅里達政府為平均縮減2-3名小學課堂學生人數以利提高學生成績表現,每年平均耗費美金100萬元在各小學上。依據上述結果顯示,縮小課堂人數並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效果,反之改善教師教學表現有助於學生學習成績提升。

本處曾於民國96年針對國小四、六年級學生在國語文、英語文、數學、社會(未施測小四)、自然五科的學習成就進行全國性的抽樣調查,將學校規模區分為24班以下及25班以上兩類,結果發現,學校規模在25班以上的學校其得分平均數,除小四自然外,其餘年級及科目上,25班以上學校其學生得分平均數均顯著高於24班以下的學校;另外將班級規模區分為24人以下及25人以上兩類,結果發現,班級規模在25人以上的學校其得分平均數,除小四自然外,其餘年級及科目上,班級規模在25人以上之學校,其學生得分平均數均顯著高於24人以下的學校。

顏生博士指出,澳洲多將經費撥在減少課堂學生人數以利教師兼顧學生在校成績表現,但卻未如預期提高學生表現,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他進一步指出,把錢投資在師資培訓上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透過師資的改良,不但可幫助學生吸收知識,也可有效增加經濟成長與發展,同時降低教育成本,這項作法值得我國在建立學生學科能力品管機制時參考。從國內外的研究發現,要提高學生學習成就究竟是要降低班級人數,要降到多少?或把經費投入補救教學的師資培訓上,以提升補救教學的成效,值得我們思考。

(本文參考自2010 11月15 Jensen, B., 2010, Investing in Our Teachers, Investing in Our Economy, Grattan Institute, Melbourne。感謝我國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文化組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