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感動而行動

| 陳春蓮

1072期國教輔導團國語文輔導員進階培育班

【文、圖 / 臺南市信義國小教師 陳春蓮】

「各位親愛的家長、小朋友:老師下週將參加輔導員的進階培訓,這次課程中邀請作家廖鴻基老師(第二課 奇萊鼻的作者),老師將帶著小朋友的提問,請教廖老師……」面對新班級又身為輔導團的一份子,我帶著忐忑的心和幫小朋友提問的使命來到三峽受訓。「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很感謝教育研究院精心籌畫輔導員培育班的研習課程,讓我能和各縣市的輔導員菁英再度共聚一堂,同窗學習是多麼可貴的緣分,更是一個難得的精進機會;讓我暫時放下所有,歸零,享受當學生的樂趣,重新思索自己的教育理念與努力的方向。在一週的課程中收穫滿行囊,除了知識上的饗宴、心靈上的沉澱,更讓我學習到講師的人文素養,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以下我從三方面來歸納研習心得。

一、專業社群與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性

優雅的方佩玲主任提出PLC的精神與哲理,社群團隊要共同解決問題,借腦創新分享、激盪更多的不同凡響。孩子的成長是社群最重要的使命感,專業社群的要件在於反省式對話、互動、合作與分享,專注於學生的學習。她還提到做行政有一個機會影響更多老師,有力量影響很多人。

能言善道的洪詠善老師談到有關輔導團組織學習的研究發現,輔導團不只是為了學習而存在的組織,更是一個能透過互助成事而持續精進的工作組織,深層學習,引發組織成員的深耕。輔導團重要工作在於感染熱情,促進教師實踐。因此,輔導團是學習型組織也是專業社群,輔導員要能涵養專業知能,並引發教學者的熱情,造福我們的孩子。

二、國語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新面貌

慎思的李玉貴老師從佐藤學提倡的學習共同體談起,美育勝過一切。好老師,小聲、尊重人,並能引導孩子安靜的自主學習,體會聆聽是一種沉默的專注力量。在日本,觀課重點在於:孩子的學習是否成立。她還提到課文閱讀的感受來自於文字,應讓孩子帶著不同的目的重讀。

燦爛的方金雅教授認為透過有層次的提問能引導學生更深入文本,學生的能力可由教師塑造。

從容的蘇珊玉教授帶領我們重新思考國語文教學的定位與方向,兼顧十二年國教知識力與學習力,善用教材教法,活化教學。

踏實的吳淑芳校長和我們分享課程領導的經歷,從低年級精進教學閱讀計畫到中高年級讀寫整合,充分落實教育理念。透過〈月光曲〉的觀課與討論,反思國語教學設計的流程,幫助學生更精進閱讀文本。綜上所述,國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感受文字之美,享受閱讀的樂趣,高層次的提問能提升閱讀理解的層次,深思文本的弦外之音,國語文教學要能引發學生對文本的觀點與詮釋。

三、激發文學素養和海洋教育的情操

充滿智慧的向陽教授談到「以詩記史,以史鑑詩」,用詩來寫歷史,用歷史來建造詩,呈現詩的多樣性。

李亨泰的〈風景No.2〉是一首十分有趣的詩,文字簡約,但描述圖像層次豐富。

深邃的廖鴻基老師提出「文學不是速成的,文學照亮了人類黑暗生命」。走進一片海,聽見海的呼喚,生命透過身體感官吸收養分,將整理過的感受與感動向外表達,即為藝文。海洋教育打開孩子的視野,鼓勵孩子探索海洋、展望未來。演講後,我獻給廖鴻基老師的感言:民國88年強悍的921地震將我們從睡夢中搖醒。101年的921廖老師將我們從陸地思維搖醒,廖老師用溫和的態度、堅定的語氣,引領我們航向深邃的海、憧憬的海,觸動、感動、激動,讓我們慎思海洋的意義。

問個好問題,用好問題教出有思考力的孩子,引導學生深思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多著力。為了班上的學生與熱愛閱讀的社群,我邀請廖鴻基老師到臺南佳里區演講,想不到忙碌的廖老師很客氣的答應了。帶著滿滿的感動與重新挹注的熱情,我將展開另一個嶄新的教學扉頁。熱情能讓我們與眾不同,親愛的老師們,為了孩子的有效學習,讓我們攜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