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慶隆
【文 / 編譯發展中心主任 林慶隆】
關於翻譯人才培育,在第50、51及53期的電子報分別探討「英日語以外語種」、「越、印尼、泰、柬等語種」及「法律、醫療」等專業之翻譯人才,本文將討論外文學術著作中譯人才的培育。學術著作指內容具原創性且主要使用者為學術專業人士的著作。外文學術著作中譯引進各國研究發展成果及新知,促進國內學術發展,學者認為翻譯著作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在人文社會領域並不亞於學術論文(黃寬重等,2012)。然而,研究發現國內過去幾年對學術著作翻譯的需求涵蓋18領域,實際出版卻僅涵蓋8領域,其中最多的是社會及行為科學領域(林慶隆、彭致翎、吳培若,2012),需求領域與實際翻譯出版存在落差,原因之一是缺乏專業且全職的譯者。
學術著作翻譯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是譯者,分析原國立編譯館2002-2010年及國家教育研究院2011年翻譯出版的184本學術著作譯者資料。譯者的工作包括學校教師,博士生及碩士,及專職譯者3類,幾乎各達1/3,而且,發現專職譯者在中文字數與原著英文字數的平均比值低於其他組合的平均比值,顯示專職譯者語文運作能力較熟練。然而,專職譯者必須與領域專業人士搭配,才能在譯稿審查有較好的表現,這或許亦表示大多數的專職譯者具語文專長,但並不具深厚的學科領域知識(林慶隆、彭致翎、吳培若,2012)。
人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就學術著作中譯而言,譯者至少必須具有學科知識、語文運用及翻譯專業能力。譯者的選擇除了可採專職譯者與學科領域專業人士合作外,亦可培育三項能力兼具的譯者。一般而言,學科專業知識需要較長的養成時間,所以,對於專職譯者的培育,若能應用預期充沛的各領域碩博士專業人才(陳東升,2011),開設翻譯專業訓練課程,選擇具語言能力且對翻譯有興趣的人才,提供翻譯專業訓練,如此將可充沛學術著作翻譯人力,豐沛國內學術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