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毓欣
【文 /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陳毓欣】
網路上流傳著很多特別的造句方式,例如將詞彙或成語拆解的「白痴造句法」,或是拿政治時事戲謔的造句,由於娛樂「笑」果十足,引起熱烈迴響,不少學生爭相模仿,讓老師在批改作業或試卷的時候啼笑皆非。調查後發現,造「白痴造句」的學生課業成績並不差,他們清楚詞彙是不可拆解的,只是為了好玩、有趣,而故意將詞語拆解、誤用。
要避免學生養成類似的答題方式,可從題型的選擇、題幹的敘述,以及測驗指導語著手:
一、慎選題型、題幹敘述應清晰
教師編寫測驗卷的時候,題型的選擇也是重要的一環,適合的題型才能確切判斷學生是否真的會了,或是哪個環節需要加強。同時,題幹的敘述應完整,否則容易引發爭議,例如網路上流傳著這樣的國中地理考題:
*填充題:
1.中國的煤都是________;中國的鐵都是________。
這題問中國的「煤都」和「鐵都」是哪二個城市,正確的答案是: 撫順 、 鞍山 ;但有學生填答:
中國的煤都是 黑的 ;中國的鐵都是 硬的 。
學生的答案有錯嗎?閱卷者到底該不該扣(或給)分?由於題幹敘述不夠確切,造成學生詮釋錯誤,或藉著題幹的語病胡亂作答。
又例如國中國文考題:
*填充題:
1、夏夜一詩,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正確的答案是:《楊喚全集》、 楊喚 。但有學生填答:
夏夜一詩,選自楊喚的作品,作者已經過世。
雖然與命題者期望的答案不同,閱卷者似乎也沒有理由扣分,同樣是因為題幹沒有敘述清楚的緣故。因此,題幹如果改成:夏夜一詩,選自哪一本書?作者是誰?
會比原題幹更能清楚的表達題意、避免爭議。再者,了解文學作品出自哪一本書、作者及寫作背景,能增進文學常識,但是直接將課文的題解挖空來讓學生填答,並不適合。比較合適的題型是選擇題,如:
〈夏夜〉一詩,選自哪一本書?《楊喚全集》《鄭愁予詩集》《楊牧詩集》《志摩的詩》
學生容易將楊喚、楊牧搞混,對於幾位現代詩人的年代順序也不能確切掌握,透過選項安排,可以鑑別出學生是否能分辨文學作品及幾位重要作家之間的連結。
二、加強試前指導語
高風險的測驗,如升學考試、證照考試等,攸關個人未來發展,考生的應試態度都是謹慎、認真的;非風險的測驗,如不列入在校成績的考試,或是各縣市舉辦的學力檢測等,無關個人未來發展,難免會出現考生隨便應付或從頭猜到尾的情況。加強試前指導語,包含測驗目的、作答方式、其他特殊規定等,不僅能協助考生正確作答,減少因題意不清而誤答情況,同時也能讓考生正視該項測驗的重要性,避免考生覺得事不關己而草率作答,影響測驗的結果。
對於學生惡搞的答題方式,有些人抱持著輕鬆的態度,認為這是學生的創意,事實上,惡搞並不是創意,偶爾幾篇博君一笑,但是容易讓學生誤認為這種引起眾人注意的方式是正確的,而競相模仿,不但對學習沒有幫助,還會養成錯誤的語言邏輯及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