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素養:你所學的和生活很近

| 黃馨瑩

【文、圖 / 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專案辦公室專案助理 黃馨瑩】

「老師,我們為什麼要學文言文,那太沒有現代感了!」學生不解的光復高中劉雅蘭老師,劉老師就細細解釋著文章的典故,讓學生知道後面的意涵,「…文起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背後蘊含著濟人濟世的精神,這是多大的胸懷啊」。

劉老師致力於臺灣語言學習教育,積極推行文化保留,也曾參訪各國,看國際的少數民族如何保存自己的文化,劉老師認為投入閱讀和教育,才有可能保存文化的根,有民族認同,所以劉老師很強調閱讀,也希望藉由閱讀,讓學生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所以老師也很鼓勵學生讀科普文章,並將這些知識延伸至生活中。「科普文章講到雁的飛行有幾種方式,包含『人』字形、『一』字形,這提醒我們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而雁很大隻,和家鴿不同,能飛行很遠,所以我們說『魚雁往返』,而成語中的『雁行失序』表示兄弟分離或死亡…」劉老師引領學生從大自然講到國文,讓學生覺得這些離生活好近,不是硬梆梆的學問。

而對於國民素養,劉老師有幾個期待:

1. 要有倫理道德,進退應對要合宜。

2. 要有做人的能力而不是死讀書。

3. 有科學、閱讀、環境、環保、媒體素養。

4. 有民族素養,認同多元文化並互相尊重。

對於高中生的能力,劉老師則認為高中生要將幾個能力培養好:閱讀、表達、計算、推理、團隊互助能力。「數學常用的雖然是加、減、乘、除,但其他更深的知識不是沒用,例如:若想當建築師,也許會用到三角函數,你要設計產品畫設計圖需要有比例的概念…數學離生活很近,會應用在生活上,唯有認真的學習才能實現你的夢想!」劉老師就是這樣叮嚀孩子,不要將學習和生活分開。

老師也鼓勵孩子服務他人多做志工,教孩子關懷弱勢團體,也會跟孩子說:「人的氣質是從說話表現出來,而不是你外表有多光鮮亮麗。」劉老師也期許自己除了上課之外,要多和學生互動,關懷學生,她也常常和家長聯絡,讓家長將關心化為行動,孩子也自然有顯著的進步!

劉老師和孩子自然的互動,像是一首美麗的詩詞,她謙虛的說孩子是自己的老師,學生的表現反應著老師的心。也許,是這樣的謙虛和自省讓孩子成長如此快速,也因為教學相長,讓老師從中受益與無比感動,也激發教師不斷進修和精進的心。相信有一天,這些美麗的詩篇,會在陽光下閃耀,也希望這些點滴的灌溉,讓孩子日漸成熟與茁壯,也期許孩子將所有的愛和希望延續。

致謝:感謝新竹光復高中劉雅蘭老師在百忙之中給予許多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