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進雄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蔡進雄】
政策過程發展有階段論與反階段論兩種說法(丘昌泰,2010),以教育政策過程發展而言,階段論是指從教育政策問題形成、教育政策規劃、教育政策合法化、教育政策執行至教育政策評估等是一種線性式的思維,大多數的教育政策研究是採階段論的觀點。反階段論則主張教育政策並不是依循線性思維,教育政策問題形成或規劃常是突然或臨時起意的,例如當教育發生重大事件引起社會及媒體討論時,就有可能開了政策之窗,並在短時間內立法實施某項政策。此外,垃圾桶決定模式認為教育政策決定是隨機碰撞而得的,此理論亦可歸屬於教育政策過程的反階段論。
申言之,教育政策階段論是按牌理出牌,從問題形成、規劃、合法化、執行及評估等是可預期且循序漸進的必然步驟,例如師資培育政策是來自師資的問題,之後因問題而規劃師資培育政策方向,再經由合法化過程之後執行政策,最後評估政策結果成效是否能解決師資培育問題;相反地,反階段論是不按牌理出牌,如政治權力的介入就是一種非階段論及非理性的教育政策決定模式,所以我們也常聽到「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一句話」的說法,亦即行政權威介入導致政策大轉彎,又如某項教育政策方案的規劃推動如果是教育政策制定者的突發奇想,也是一種反階段論的情形。
瞭解教育政策的階段論與反階段論之意涵後,基本上,教育政策過程發展宜以階段論為主,反階段論為輔,亦即視階段論為常態,反階段論為非常態,因為透過理性分析規劃、教育專業思維、研究證據基礎及考量問題性質等再制定教育政策,比較能解決教育問題,畢竟教育政策之執行影響層面至深且廣,不得不慎,至於無法事先預設如偶發教育事件、利益團體介入或社會輿論壓力等所形成反階段論之教育政策,則可順勢而為並盡量回歸教育之本質。
【參考文獻】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