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怡欣
【文、表/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宋怡欣】
隨著各項測驗工具的發展,建立標準化測驗已然為現代評量的趨勢。歸納專家學者對教學評量的建置論述,要編製優良的測驗,以下的步驟順序是不可省略的:
1.確立測驗目的和目標:依據測驗的特性和功能而設計不同的評量方式,如: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等。
2.建立雙向細目表:即設計評量架構,訂定評量指標,以作為評量的綱領,命題的依據,並檢測施測結果及分析試題。
3.選擇測驗題型:即考量評量的題型並進行施測命題。
4.修審試題:檢視命題是否合乎評量要求。
5.編輯測驗試題:依據評量架構編製施測題本,進行施測。
其中評量架構(即:雙項細目表)可說是位居整個測驗的樞紐:它除了規範測驗內容、題型,是命題時的依據,亦是修審試題時檢視是否符合測驗目的的工具,甚至在測驗結束後,用來統合、檢視評量結果以及試題品質的重要依據。因此,設計完善的評量架構,就成了測驗中相當重要的課題之一。
常見的評量架構是以「教學目標」及「教材內容」畫出一個兩項度的分類表(如表1),理論主要以Anderson et al.(2001)主編的《學習教學與評量的分類:Bloom教育目標分類的修定》為基礎,分為知識內容與認知歷程兩個向度(注1):
1.教學目標:
(1)Bloom教育目標分類的修定:認知歷程: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2)一般紙筆成就測驗以「認知歷程向度」為橫軸。
(3)依定義橫向當作動詞使用。
2.教材內容:
(1)Bloom教育目標分類的修定定義學科內容分為:知識內容、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2)含題型說明(選擇、填充、計算、應用等(注2))。
(3)依定義而言縱向是名詞(如:字、詞……),即評量指標。
國語文領域評量架構相關專書部分可參考鄭圓鈴著:《高職國語文標準化成就測驗的編製》、《國中國文教學評量》、《基測國文科試題品質分析改善與建議》等,以及游適宏《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研究》等。另外,關於評量指標的部份,較常見以語言組織及中國文學系統作為分類依據,例如:國內的大型測驗等使用「字形」、「字音」、「字義」等做為指標內容。惟近年來隨著國際閱讀測驗興起,因此在評量閱讀測驗時,開始採閱讀策略,如:「推論」、「詮釋」、「分析」等閱讀方法,作為指標內容。
在設計國語文領域評量架構時,除了須顧及學科內容分類外,若能適當運用Bloom的學理觀念,不但能避免過多記憶類型的試題,亦能提升測驗的信、效度,達到更客觀公平的評量目標。
【註解】
注1.鄭圓鈴《高職國語文標準化成就測驗的編製》,頁36-37
注2.詳見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頁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