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

| 柯華葳

【文 / 柯華葳 院長】【圖 / 院長室秘書 林立生、教科書發展中心 王才銘、綜合規劃室組員 馬浩翔】

今天在教育部黃碧端次長監交下完成宣誓,場面溫馨隆重。首先感謝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吳清山署長、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張明文司長、中央大學李光華副校長、中央大學文學院衛友賢院長、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劉子鍵所長、中央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劉旨峯主任、中央大學語言中心單維彰主任、臺北大學金家禾副校長、國立臺灣圖書館陳雪玉館長、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陳克允臺長、國家文官學院廖世立副院長、桃園縣政府林逸青顧問、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劉麟主任秘書、三峽區楊志宏區長、三峽警察局余瑞豐分局長等人蒞臨現場觀禮。

教育部黃碧端次長代表教育部蔣偉寧部長監交致詞時提到,新任柯院長是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曾任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的研究員兼研究室主任,就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前身,所以對於這個地方並不陌生,而即將回歸學校的王如哲代理院長同樣也是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教授,借調前來擔任學術副院長,任內勇於任事、承擔重責,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十分敬佩。兩位都是學養專精,更是教育行政的優秀人才,尤其國教院成立至今剛好屆滿2週年,期盼在柯院長認真的帶領下,院務更能夠成長茁壯。

曾志朗院士說,柯院長是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博士,並經歷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系主任、中央大學教授兼師培中心、學習與教學研究所主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處教育學門召集人,現在更是教育部提昇國民素養專案計畫辦公室共同主持人,長期在教育界奉獻,專業及行政閱歷豐富,為人和藹可親,期望未來 柯院長以更具深度的教育研究,高品質的教育研習,與符需求的教育服務,打造全球性的一流教育研究機構。

感謝今天出席的所有貴賓,更要感謝中央大學所有的好同事們前來祝賀,今天我是以如履薄冰的心情,來接此重任,尤其國內的教育環境面臨的內外十分大的挑戰,坦言壓力很大,但是我會持續帶領國教院同仁,在既有的基礎上,不斷努力向上向前發展,期許國教院是一個創新、變革的團隊。回想1982年,教師研習會崔劍奇主任要我去板橋談一談,然後說,『你來』!當時他問,如果編寫國民小學國語課本一年級,第一課第一個字會是甚麼?這個問題給了我一個研究方向,也就是學習中文和閱讀能力的發展,一直到今天,在研習會裡參與語文、社會、自然、美勞各科教材開發及實驗教學研究,和優秀的老師、主任與校長做朋友並認識了曾志朗教授。

八年後,曾教授說,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有認知組、社會心理組,還有一組是發展與教學,『你來』!在中正,我更清楚認知與發展研究在學習裡扮演的角色。12年後,劉兆漢校長說,中央大學要成立三個與學習相關的研究所,有網路學習科技、認知與神經科學和學習與教學研究所,『你來』!我開始接觸科技與教育,發現趨勢不可逆轉。但,學習所幾位同事與我非常確信 「不認識如何學習,不可能設計教學」。今天,蔣偉寧部長說,『你來』!我回到當初學習如何研究學習的地方-研習會,今日的國家教育研究院。

回顧研究路,謝謝師長們提供優質的研究環境,更重要是明確的方向。作為研究者,這是何等幸運的事,有方向、有目的、有同伴一起做研究。每個研究有研究目標,目標達成,研究完成,發表論文或提出報告;但對研究者來說,須要一個幾乎是終身投入的研究目的。這目的可以概括研究生命的命題或是敘述。發表期刊論文、完成任務是達成目的的手段,我們要問,讓大家終日忙碌的至終目的或說是方向是甚麼? 教育研究院所有同仁,做為一研究整體,同樣須要有目的。做教育部幕僚、做政策智庫、開發測驗、培育人才、積極推動12年國民教育都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甚麼?這一年和曾老師一起開展 『提升國民素養計畫』,配合12年國民教育目標之一。“提升國民素養計畫”簡言之,嚐試勾勒出未來國民的圖像,一個有理性、有感性思考力,情緒穩定,可以為自己負責又兼顧周遭人與物,且與時俱進的個體,是臺灣未來人力資源的圖像。研究過程中,我越來越被說服,這就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至終目的,培養人才,培養1020年或是更久,繼續讓世界眼睛一亮的臺灣人才。這個未來公民的圖像幫助家長、老師、學生低頭準備考試時,可以抬起頭問,「這麼做對孩子面對未來有幫助嗎?」 這是我們的目的。而如何幫助各式各樣學習者逐漸達成目的,或是課程、測試、各種行政手段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回顧過去,當師長們說:『你來』時,他們交付我的是這個人才培育的任務。今天我的責任更重,因要與所有同仁一起,不論是研究員、校長們攜手為臺灣未來的人才。我期勉自己,願如過去師長給我的環境,努力為國家教育研究院同仁經營好的研究環境,也與大家繼續經營更好的學習環境,為的是臺灣每一個角落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