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浩翔
【文、圖/綜合規劃室組員 馬浩翔】
為鼓勵研究人員投稿英文學術期刊,並幫助研究人員瞭解投稿英文期刊所應該注意之要領,進而提高接受率,本院特於今(102)年邀請華樂絲學術英文編修資深講師Dr. Steve Wallace前來本院進行一系列演講,針對一般臺灣學者在撰寫英文期刊時常遭遇之問題與困難,根據其過去編修學術文章之豐富經驗以及和各大期刊審稿人員之互動,與參與之院內研究人員等分享,並且獲得一致好評。本次於3月21日下午假臺北院區九樓簡報室進行第二場演講,講題為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Researchers (高效率研究人員的七個習慣)。演講由綜合規劃室林慶隆代理主任擔任主持人。
本演講主旨為根據過去華樂絲博士在過去協助各大學院校之學者教授及研究人員,進行潤稿以及翻譯作業時,與數十位各領域之學者進行訪談後歸納而成的七個不同習慣,探討養成何種習慣或觀念,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投出質與量兼顧的研究報告。根據訪談結果所做出的歸納,七個習慣分別為:建立投稿供應鍊 (Publication Supply Chain)、專心一致做研究、如高爾夫球練習般投稿、創造心智圖(mental models)、運用來自其他研究人員的政治性、支持性以及競爭性力量、接受退稿、養成書寫習慣等。前述歸類出的七種習慣,為講者與各領域之研究者洽詢瞭解後所得到的歸納資料。
演講中提出的七個習慣與概念,實則對於研究者在從事投稿時相當有助益。其中所謂投稿供應鍊,華樂絲博士表示在供應鍊概念中,產品(亦即稿件)的產出扮演了很重要的元素,建議研究者在一年內至少能夠產出七篇左右的研究報告,並且投稿至標的以及取向等各異的期刊,以增加稿件錄取的機率。倘若遭到退稿,勢必會經過一段低潮,此時的心理調適很重要,同時也可去信向審稿者詢問自己稿件問題之處以修改,並且試著投稿至他家期刊,也能夠讓期刊錄取率大為增加。
另外寫作習慣的養成,講者將其譬喻成一種技藝的形成,首先需要的就是每天不斷的練習。寫作亦然,養成每天固定寫作的習慣,並且在書寫的同時謹記幾個要則:不要邊閱讀邊書寫,以及書寫流暢,不要停頓,思緒所及即為筆鋒所及等要點,更重要的是要能固定在某一個時段寫作,讓自己身體與大腦習慣寫作的節奏,也能幫助養成研究稿件撰寫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