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家棟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葉家棟】
由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齊一的教學進度與作業,對於學習內容已精熟的學生而言,過度練習會降低其學習興趣;對於學習內容未精熟的學生,可能會跟不上進度,再加上過難的作業,乏人從旁指導,將成為其學習挫折感的來源,如何逐步縮短學生間的學習落差,使程度差異的學生均能依本身學習能力能有加深加寬的學習機會,已成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解決方案建議可以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環境為起始點,以啟發學生思考為目標,具體說明如下。
一、提供適異性的補充教材,引導學生思考
補救教學歷程要和評量歷程相互結合,對教師而言,可以了解教學效果以作為改進的依據,有助於調整教學和實施補救教學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情形,並提出需要修正的學習問題。簡單來說,評量必須具有指引的功能,指引教師應該教學的部分及補足的內容,也指引學生的學習困難。評量的內容範圍可縮限於教學的特定內容,也許是一個概念或原則,或許是某一單元的內容,視學生個人學習的狀況及需求。它重視的是測量所有的預期結果,以及使用結果來改進學習或教學。好的評量應重視學生對於知識深度了解,而非資訊、知識的儲存量。評量設計應該著重思考、判斷,不是記憶。教師可根據學生個人學習的狀況及需求,自行設計補充教材或學習單,調整學習進度、考試題目、及家庭作業內容,經過教學、評量及再教學的循環性過程,使學生逐漸縮短學生學習的落差。為建立完善的補救教學環境,減輕現職教師的壓力,建議增設教學助理人員。
二、提供多元化知識的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思考習慣
將學習者置於真實生活情境之中,透過學習者與真實生活情境間的互動,使學生更有效率地將習得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並培養學生思考習慣。在網路時代,知識已不再是由教師籠斷,學生可從各方面,特別是網路獲得,所以教師工作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能引導學生尋找資源、活用資源,及解決問題,如網路、博物館、圖書館、線上課程…。將各種不同的學習資源引進教室,社區工作者及專業人士都可成為教師的教學夥伴,以充實補充教材內容。
三、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驗不同思考歷程
有效學習必須在互動、合作、協調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建構。為創造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教師可從教室管理者的身份,轉型為團隊經理人的角色,設定目標、訂定策略,根據團員特質分配任務、鼓舞士氣、完成使命,把學習經營的就像一場比賽或遊戲,如此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舞台。例如,把同一道題目分給不同小組學生解題,分別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解答,解答後再讓他們辯論20分鐘,讓學生經驗不同的思考歷程,最後教師作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