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佳宣
【文、圖/編譯發展中心專案助理 彭佳宣】
本院與台灣翻譯學會共同合辦之「翻譯研究工作坊」,於本(102)年6月8日舉行。本次以「譯史與譯者研究」為研討主軸,邀請國內外史學及翻譯學界知名學者,從史學方法、譯史與譯者研究、臺史研究史料與資料運用等研究視角,提出其研究成果與具跨領域研究意義的方法學導論。
中研院臺史所副所長張隆志教授以「尋訪陌生的國度:歷史學研究隨想」為題,從歷史研究的重建、解構與建構觀點,巧妙地點出歷史學與翻譯研究的關連性,並以歷史研究為隱喻,為其與翻譯中「原著與譯著、譯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提出新解。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志教授從中國幾個重要朝代裡的譯者角色功能及任務的演變,深入討論譯史研究方法與問題。中研院臺史所前任所長許雪姬教授介紹台灣史研究各種重要文本資源的資料取得與運用,並以林獻堂為例,闡述史學的研究方法及重要原則。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楊承淑教授則分享其從事日治時期譯者研究的過程,廣泛採用多種史料文獻,並透過敘事訪談、田野觀察及資料檢證、語料庫建置和防誤、糾錯機制等諸多方法,研究該時期集體性的譯者圖像、譯者的知識生產,以及從語料庫的運用上進而延伸於譯者角色功能的探討。
當日4場次專題演講,參與者場場爆滿,場內史學與翻譯學的學術熱情充分展露。透過學者認真而精闢的講述,及後續提問對談及研究經驗分享的交流,不僅對欲從事譯史研究者而言為一豐富的知識饗宴,也透過跨領域史學研究的交流,擴展翻譯學術社群的研究方向,於翻譯研究的質量提升上均具實質助益。另外,延續「譯史中的譯者」此一主題,本院與台灣翻譯學會、臺灣大學外文系將於本年9月14日於本院10樓國際會議廳舉辦「翻譯學術研討會」,廣邀譯史、譯者、殖民統治等相關研究學者,提出譯史與譯論研究者在歷史脈絡下的觀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