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婉君
【文、圖/本國語文教育研究發展辦公室 陳婉君】
漢字的造字方法共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類。在此六種造字方法中,以「形聲」所占的比例最高,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所收的9353個小篆中,形聲字占了百分之九十,而現今的形聲字量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這麼高的比例,使形聲字成為漢字的主體。
形聲字是由「形符」與「聲符」兩個部分所組合而成的字類,形符主要表示字義類屬,聲符主要表示聲音。但宋人王聖美對於形聲字,卻有更細緻的觀察,在其所提出的「右文說」中:「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之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這告訴我們,事實上形聲字的聲符不單單表音而已,亦擔負著協助形符表義的功能。而此類「聲符兼義」的文字,意即從同一聲符之字,多半具有相同或相似之意,茲以略舉如下:
(一)「莫」的字族
《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茻亦聲。」「莫」字的甲骨文為「」,像太陽落入草叢中,表示太陽西下日暮之時,故「莫」字本義為日落,引申有覆蓋之意:
摸:用手接觸或撫摩。(案:被碰觸之物,因手而有所遮蔽)。
模:範式、榜樣。(案:效法、仿效他人,而覆蓋原先本質)。
寞:清靜、冷靜。(案:籠罩於寂靜氛圍)。
慕:思念、想念。(案:思念之情籠罩思緒)。
幕:垂掛的簾幔。(案:指簾幔覆蓋而有所遮蔽)。
因此,只要能掌握「莫」字,具有「籠罩、覆蓋」的意象,就可同時認識摸、模、寞、慕、幕等字。
(二)「加」的字族
《說文》:「加,語相譮加也。」今日「加」字多用於兩個數目的結合,以及將一物置於另一物之上,而有「增加」之意象,如:
珈:古代婦女的首飾,加置於頭頂。
枷:古時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如:「枷鎖」。
痂:傷口痊癒時,由血小板、膠原蛋白和廢死細胞等凝結而成的硬塊,覆蓋於皮膚之上。如:「痂皮」。
駕:指車套在馬等牲口上。《說文》:「駕,馬在軛中也。」
賀:指以禮加之於人。《說文》:「賀,以禮物相奉慶也。」
因此,只要能掌握「加」字,具有「增加、將此附加於彼」的意象,就可同時認識珈、枷、痂、駕、賀等字。
由以上「莫」、「加」字族觀察,我們可以得知漢字的創造,是系統且規律的。漢字的特色除了「以形表義」、「聲符表音」之外,事實上「聲符」亦同樣具有釋義的功能,若教育工作者能夠掌握「聲符兼義」的造字規律,歸納出同血緣關係的字族,進行系統性的漢字教學,相信能為漢字學習者,提升一定程度的學習效果。
註:文字釋義參自《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