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駱遜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李駱遜】
筆者於7月初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參加PECERA第14屆學術研討會,在大會的安排下參訪了該校的幼稚園及兒童中心。兩者均座落於梨花女子大學校園內,擁有清幽的環境、寬敞的空間、優秀的師資及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每年都吸引來自國外十幾個國家、上千人次的外賓參訪。
梨花幼稚園於1914年由美國傳教士Charlotte Georgia Brownlee在Jeongdong (貞洞)成立,是韓國第一所由幼教專業機構(當時校名為梨花學堂)領導經營的幼稚園,也開啟了韓國幼教史新的一頁。其後,陸續又在Ahyeon(阿峴)、Sinchon(新村)開辦兩所具備實習功能的模範幼稚園。今日韓國許多幼稚園能具有教育的功能,多需歸功於梨花幼稚園,因為它不但向韓國人民展現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也因其設有師培課程,培育了許多幼教的師資,在韓國幼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該園秉承著創立者的宣教原則,不同於該時期(日據時期)專為上流社會或日本學生設立的隔離教育,該園是為服務各階層的韓國幼兒而設計的,其理念為撫育韓國兒童成為韓國的兒童為首要。
創辦人Brownlee的教育理念深受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學者Patty Smith Hill倡導『玩中學』的影響,鼓勵幼兒由多項活動中自由選取喜歡的活動,以引發幼兒主動的參與,故梨花幼稚園當時是以活動為中心,幼兒自由參與的教育為主。據其歷史文件記載,一位老校友回憶,「幼稚園成立之初,我們玩的都是由美國進口的福祿貝爾積木。班上有兩位老師,一位是美國人,一位是韓國人。他們都重視遊戲活動中的想像及思考能力,印象中沒有上過英語或數學的課程。」當時的老師也表示:「我們是以發展取向,幼兒參與的任何遊戲或活動,必定是出於他們自由意志的選擇。由此,我們可以培育每位幼兒獨特的個人特質。」
此外,日常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是其課程的重點。幼兒從入園開始即接受指導和鼓勵會自己掛衣服、洗手、飯前禱告、說歡迎語、餐桌禮儀、午睡後整理寢具等。1936年起,幼稚園開始進行家庭訪問,讓教師了解幼兒的家庭狀況,並幫助幼兒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比起梨花幼稚園有近百年的歷史,近在咫尺的兒童中心則是2007年成立,以因應幼稚園空間所限及全日班的需求,由梨花幼稚園前任園長擔任規劃及首任兒童中心的負責人。兩園的教育理念一致,並以梨花女子大學的校訓-真(truth)、善(goodness)、美(beauty)為其共同的教育目標,期望培養有智慧、良善及自然美的幼兒。
然兩者在招收幼兒的年齡上有些差異,幼稚園有半日班及全日班兩部分:半日班招收3-5歲的幼兒,目前有五班的半日班:3歲一班,4歲兩班,5歲兩班。不同年齡上課的時間也有差異,如三歲組是9:00-12:00,四歲組是9:00-12:20,五歲組是9:00-14:00。一班全日班為4-5歲的混齡班,上課時間為8:30-17:30。兒童中心招收1-5歲的嬰幼兒,均為全日班。1-2歲的嬰兒有兩班,3歲以上幼兒採分齡編班,亦各有兩班。
幼稚園是兩層樓的建築,於1985年完工,因維護得宜,不論外觀或內部均明亮、潔淨,色彩柔和。兒童中心成立較晚,新建的五層樓建築,按嬰幼兒的年齡提升教室的樓層。除了樓梯、電梯,還有多功能的緩坡步道,兩旁有扶手,讓學步兒也能悠遊步行於不同的樓層。兩園均有寬敞的地下室,供幼兒體能、律動、大型聚會及簡報使用。
各班教室均方正、寬敞,足供20位左右的幼兒進行自由選取的活動(包括各式積木、角色扮演、語文、藝術、數學、科學、音樂/律動、玩沙/水、體能活動等),及團體活動(包括說故事、語文活動、音樂/律動、體能活動、遊戲、數學、科學、戶外教學等)。裝扮區及娃娃家布置的有如家中客廳、廚房的迷你版,溫馨又愜意。閱讀區舖有地毯、大小軟墊及桌椅,讓幼兒可以輕鬆舒適的姿勢閱讀。一樓的地板走廊更是向外延伸的活動區域,幼兒在寬廣的走廊可堆積木、騎搖馬、繪畫、閱讀、遊戲等。
戶外空間有小型動物園 (禽鳥類因禽流感而停養)、數座攀爬架、小型足球場(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時設立)、沙池、沖洗區、養殖區(有幼兒種植的蔬果、花草)等,地面中鋪綠草(足球場)、外圍分鋪白沙及地磚(入口處)。養殖區後方的走廊則有桌椅、書架、小木屋,供幼兒暫時小憩。
最具特色者即是對幼兒閱讀的重視,除了專屬圖書館、各班教室的閱讀區外,其他如戶外走廊、樓梯轉角等空間都設有小書架、迷你型搖椅、單人沙發或雙人座椅,供幼兒隨時、隨地都可拿取繪本閱讀或共讀。就連家長等候區也陳列有相關的書籍和雜誌。兒童中心還規劃有趣的閱讀空間,吸引幼兒前來看書,還有志工媽媽協助借書、陪讀。幼稚園的圖書館牆面壁紙是以該園幼兒畫作製成,是幼兒作品呈現的創新方式。
課程設計以培養每位幼兒有健康的身體,及社會、情緒、認知的發展。除了主題統整性的探索活動、遊戲外,較特殊的是包含多元文化和基督精神等內容,兼納社會趨勢及學校傳統。較特別且傳承數十年的活動還有復活節、年度野餐、祖父母日、跳蚤市場、兒童表演會、感恩節、聖誕節、畢業典禮等。家長的參與,舉凡親職教育、教室參訪/觀察/協助、親師會議等,都被視為有助於提升幼兒教育的品質。又因肩負大學實驗、研究的功能,各教室旁設有觀察室,供學生做較長時間的觀察。在理論與現實的結合方面,從1930年開始至今,幼稚園幾乎每年都出版課程與教學的專業刊物,供幼教系學生及專業人士參閱。
其他較細微處如每間教室都掛有國旗;入口處有閉路電視,可觀看教室內活動的情形;教師們輕聲細語、端莊有禮;幼兒作品如藝術品般的布置在教室及走廊上,頗具美感及價值感;使用不銹鋼餐具,廚房設備完善且乾淨,與飛機送餐相同的餐車;幼兒洗手間明亮、乾淨、無異味及具美感的設計;樓層間除了以樓梯做連結,樓梯旁還設有滑梯,一則為逃生安全的設計,另一則為趣味的構想;樓梯下、轉角處都有充滿童趣的布置等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考資料:
Ewha Kindergarten: A Photographic Record since 1914.
Ewha Womans University Kindergarten,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