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零霸凌

| 吳清山

【文/吳清山主任;圖/以愛為核心的《三生六零》教育理念】

最近校園霸凌事件頻傳,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紛紛提出反霸凌的作為,包括:研訂「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設立反霸凌申訴專線,執行反霸凌成效列入校長及教師考績,縣市執行反霸凌列入獎補助款依據,徵收「教育捐」,增加國中小教育經費,聘請輔導人力和社工人力等,以減少校園霸凌現象。

教育部亦決定仿效抗SARS、新流感做法,每週2次彙整霸凌報告,顯示教育部處理校園霸凌的決心。校園霸凌問題由來已久,目前所揭露的校園霸凌比想像中的嚴重,不僅學生遭受霸凌,甚至連老師也遭受威脅,導致一位國中校長因未能妥善處理校園霸凌問題,遭到調職。

記得二年前我擔任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時,特別提出《六零教育》「零拒絕、零體罰、零霸凌、零障礙、零歧視、零污染」,再三呼籲學校和家長要重視校園霸凌現象,親師共同聯手防制校園霸凌,達到「校園零霸凌」的目標。當時校長、教師和家長很留意校園霸凌情形,的確有收到一些效果;不可否認地,校園霸凌零星事件,仍有所聞,但尚未像現在趨於嚴重化。

校園的學生形形色色,打打鬧鬧在所難免;但若造成同學的身心威脅,顯然是一種霸凌,絕對不容許發生。因此,家長和教師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和告訴孩子相處之道,不能任意欺負同學。

終結校園霸凌,並不容易;防制校園霸凌,非做不可。校園不容許讓孩子感覺是一個充滿恐懼、威脅和危險的地方;否則,學生缺乏安全需求的滿足,那能有學習可言呢?

校園反霸凌,具有跟霸凌對抗的感覺,只能受到嚇阻效果,是一種治標的作法;積極的作為,應該是建立校園安全支援系統,由專業輔導人員或社工人員整合資源,協助親師處理霸凌問題。

防制校園霸凌行為的根本作法,還是來自於學生本身的認知、態度與行為。每位同學都了解到彼此尊重和彼此關懷的重要性,而且力行實踐,去幫助需要協助的同學,形成一種班級氣氛和文化,同學就不容易產生霸凌行為,班級導師在這個過程中則扮演着關鍵性的角色;當然,家長也要負起家教的責任,培養孩子自省、自覺、自律和自制能力,相信校園霸凌可降至最低程度。

校園零霸凌,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有賴親師協力,共同營造溫馨家庭和友善校園,是一種治本的作法。每個孩子都是社會的寶貝,相信大家都不忍心看到孩子去欺負同學或被同學欺負,所以防制校園霸凌,應是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