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收穫的一個教育研究工作坊──華樂絲談英文學術寫作

| 王浩博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王浩博】

今年由本院綜合規劃室所規劃的一系列演講與研習,都非常地精彩。而在這當中,我個人認為最有收穫的一個研習活動,就是由華樂絲博士(Dr. Steve Wallace)所講授的一個英文學術寫作工作坊,這個工作坊一共有三次,第一次的主題是:Top 9 english errors that cause Taiwanese research papers to be rejected;第二次的主題是:Tips from high impact researchers on writing and publishing academic journal papers;第三次的主題是:How to respond to reviewer and editor comments. How to deal with rejection and resubmission

講師華樂絲博士看起來非常年輕,長得高又帥,上課時穿得西裝畢挺。他的英語,就像他自己在課堂上所一再強調的英文學術寫作一定要做到的:簡單、清楚。他是到目前為止,我所曾經遇到的老外中,最能夠把一個相當複雜的主題,用簡單明白的英語,讓聽眾聽得非常清楚的一位講師,而且又滿有幽默感的。筆者平日午間都會小寐一下,否則下午如有上課或聽講,就一定要喝杯咖啡提神,要不然就會頻頻地向周公報到,不斷地對講師點頭稱是。我第一次去上課時,因為上午另有要務,簡單吃過午餐後就匆忙趕到教室,來不及喝咖啡提神。很意外地,一整堂課都沒有睡意,且能頭腦非常清醒地聽完兩堂課,十分了解講師所講的內容。

華樂絲博士上課的內容非常地實際,確實都是針對臺灣人在英文學術寫作上所易患的毛病,提出對症下藥的修正。不過,個人感覺最受用的是最後一次上課。在這一堂課中,他沒有像前兩次一樣,做許多技術上的指導。這一堂課應該說是一堂「勵志課」,他一再地舉例跟大家說明,鼓勵大家不要害怕投稿失敗。例如他說有位諾貝爾獎得主,有一篇自認得力之作,卻投了四次稿都被拒,灰心之餘還跑去印度靈修,回來後決定再試一次,結果被登了,而且一舉成名。所以他鼓勵大家,連諾貝爾獎得主都有一再失敗的經驗,我們更不要害怕失敗。他又勉勵大家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每天都要拿起筆來寫,至少寫個二十分鐘。尤其是論文寫作,不要非等到資料蒐集的非常完備才要下筆,那樣有可能永無完成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