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青珍
第2041期國中校長在職專業研習班
【文/新北市萬里國民中學校長 施青珍】【圖/教育人力發展中心 張瑜芬】
九月初,接到國家教育研究院的電話,邀請我擔任「第2041期國中校長在職專業研習班」的生活輔導員。「生活輔導員」在我的印象中,就是陪在旁邊一同學習的「書僮」,既然可以一起學習,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沒考慮太多,就答應了。沒想到這不是「書僮」的工作,我得多做些事,例如:引導學員們學習。
這下傷腦筋啦!該怎麼完成帶領校長們的任務呢?還好,洪啟昌主任幫我做了「課前教育」,讓我可以先進入狀況,心就安了一半。回家後,立即尋找相關資料;回校後,也和主任們討論這些策略在學校現有方案上的連結。我覺得這次的研習收獲最多。
我相信,人的一輩子不可能沒遇到問題,特別是在工作職場上,什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除了靠自己的經驗外,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智者的智慧。這次的課程中,洪主任將許多業界使用的模式與工具做了整理,以幽默的方式介紹。對一位有辦學經驗的校長而言,面對這些分析模式是感到既親切又新鮮的。親切的是:很實務;新鮮的是:原來,可以這麼簡易。
例如:金字塔原理,在學校千頭萬緒的事務中,領導者需有統整歸納的能力,相信這技能大家本來就具備,只是不知道「畫」出來後,可以更加明確且易懂。又如,在小組練習時,3個小組不約而同地都使用的心智圖,運用這個架構,不但可以讓複雜的思緒有了清楚的脈絡,提醒自己(及參與者)哪些面向沒有考慮詳盡,更棒的是,沒有參與討論的人也可以一目瞭然。
這顯示了什麼?在我的理解是:一個好的工具,可以讓人事半功倍。而問題是:這些好的工具,如何很「自然」地讓大家使用?這裡所謂的「自然」,是包括了:喜愛用、習慣用、方便用。
從研習前的會前會議、研習時的課程安排及研習後的檢討會議,我真的很受國教院感動。感動的是潘文忠副院長的熱情、洪主任的認真、課程內容的務實,完全沒有「辦過就算了」的心態,這態度,令我感動,我能充分感受到國教院的用心。
回到學習者本身,這課程希望是針對現任校長的培訓。「現任校長」在很多人的直覺裡,就是一群「很不好養」的人物。我也是現任校長,也有「自我感覺良好」的特質(只是特質,我不承認那是毛病),常有「自吹自擂」的習慣;好朋友對我提出一些良心的建議,我還會生氣個老半天,一直想找機會辯駁回去。說真的,我還真不喜歡如此高傲的自己。只是,自己的防衛機轉會很快地為自己找到合理的說詞:當校長的,當然要有自信(忘了會變成自我);當校長的,當然要懂得行銷自己(忘了聽眾的感受);當校長的,當然要有所堅持(其實,常常只是固執)。要為「現任校長」設計課程,是很挑戰的,想到這裡,又再次佩服潘副院長及洪主任。
再談課程。國教院希望能將這些策略性思考模式,運用在學校行政議題的處理上。本期的主題是「學生適性輔導」,洪主任整理了9項邏輯思考模式(如:金字塔模式、魚骨圖、九宮格等)及11項策略思考工具(如:SWOT、KPI、六頂帽子等)。課前,基於生活輔導員的角色需求,我先尋找資料,讓自己弄清楚這些模式及工具。其間,我多次以mail與他校校長互動,也向我的先生(他在私人企業工作)問問題,我自己有個很有趣的發現:
原來,這些模式與工具,不能說是企業界的策略,而是科學化的工具。而且,「企業,不是光靠這些模式就可以生存的。」我先生這麼說。
這個發現,對我而言,是重要的。如果將這些視為企業界的策略,那我會認為這些東西遙不可及,或者說,不適合學校行政。但,如果將它們視為科學化的工具,那就是各行各業都可以使用的,如同電腦的Office軟體,簡易且普及,如果願意的話,它們可以讓自己如虎添翼,何樂而不為呢?
再者,我認為不論是哪種問題分析模式,都有其目的性。如果,我們只把它當作是一種技術,而忽略了目的性,不知為何而做,就常會變成像「在大草原上蓋了棟101大樓」般地不自然,只花力氣去注重操作(what),忽略了它存在的原因(why),那就太浮華了,畢竟那不是教育界慣用的語言。
例如:「SWOT分析法」是目前學校常用的工具,它不只是用在「初任校長遴選報告書」,更可以用在重新、深入認識一所學校的過程中。所有人都確認學校的問題與機會時,就已經站在學校振興的起跑點上。只是,如何熟悉這些思考模式的目的呢?
經過這次的研習,我認為,「從做中學」是個好方法。不操作無法知道其中的奧妙。在操作的同時,親身體會這些模式與工具的意涵,進而運用在學校行政,一回生、二回熟,第三次就可以發展出校本的模式了。
只要有心,反覆練習、內化這些方法之後,對於校務經營絕對有非常大的助益。感謝國教院如此用心辦理這次的研習,感謝潘副院長和洪主任的用心規劃,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