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園國小親子共學課程圓滿落幕

| 謝名娟、李宜芳

【文、圖/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謝名娟、中園國小親子共學課程任課教師 李宜芳】

國家教育研究院新北教育城計畫已經進入第三年,為了跟三峽地區的學校有更緊密的結合,本院和幾個合作的學校一起舉辦了親子共學計畫。在中園國小,成功舉辦了從911日至1016日,為期六週的低年級親子共學課程!在六次課堂中,許多孩子由怯生、安靜,到能夠和所有同學、家長及老師大方分享自己的想法,看在眼中讓人感到格外寬慰與喜悅。親子共學課程共分為六堂課,一次課堂為時兩小時。課程內容秉持合作學習的精神,孩子必須與組員分工、共同分擔作業,學習包含幾何圖形的拼湊與切割、具體操作加減、十進位模式、錢幣的換算、長度測量、統計畫記等數學知識。

思考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尤其進位、退位對於初學習加減的孩子是非常困難的觀念,經由遊戲競賽與操作古氏積木,孩子能夠自操作而建立心像,理解其中的意義。而知識與生活的結合能夠讓孩子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也能讓數學不與現實脫節。幾何形狀與日常生活的連結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意,並且加強對於形狀的熟悉程度。在第一堂課「形狀王國」中,孩子對於六種形狀的聯想與命名千奇百怪,卻都各有一套依據,令人不禁佩服他們的想像力,而在對形狀的聯想與正名的過程中,孩子心中即建立了形狀名稱與特性的連結;孩子在使用尺去測量各種物品的同時,他們會發現許多問題,例如:「尺不夠長了怎麼辦?」、「沒有從0開始量出來的答案會不一樣」,除此之外,孩子發現關於「誤差」的概念,這些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至於錢幣的換算,對大人來說也許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對於孩子來說是需要時間思考與理解的,課程中老師經常鼓勵孩子找出各種不同的錢幣組合方式,孩子們也能經過討論、觀察,找出一套自己的模式來兌換錢幣,排列出各種組合。在課程活動中,不乏一年級孩子進度稍慢的現象,但所有人的表現事關全組榮譽,總有熱心的二年級孩子主動給予指導與協助。而在課程教師的引導下,孩子能夠發展出自己思考的模式,建立基模,並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學習與人溝通、領導與被領導,還有大聲說話的機會,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親子共學課程最後一次課程內容是親子闖關活動,分組競賽的過程中,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大家衝勁十足!經常還會看到家長比孩子更著急的時候,但是經過了五次的學習活動,家長也能夠給予孩子支持,卻不予以干涉,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闖關活動共有三關:讓孩子拼湊圖形及發揮想像力的「看圖說故事」、統計表格畫記與遊戲結合益彰的「夜市套圈圈」、讓孩子練習錢幣使用與換算的「支援前線」。這三個活動中,可以很明顯看出孩子的進步與學習成果,也讓親子之間的互動自然流露。孩子在上台發表全組(含家長)激盪發想出的故事內容時,雖然有人靦腆害羞、有人上臺前甚至緊張到哭出來、有人自告奮勇,但是經過所有組員的討論,所有小朋友還是決定一起上臺完成目標,一起接受觀眾的表揚!這個過程與結果得來不易,在場所有人熱烈鼓掌的同時,可見小朋友臉上的榮耀與家長欣慰的微笑。

中園國小賴添詢校長於闖關活動前特來支持,賴校長提到希望親子共學的課程能夠有機會繼續發揚,也很高興能有這次與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合作。在課程尾聲更有孩子天真地問:「老師,你們什麼時候會再來幫我們上課?」這句話,讓所有參與人員的喜悅與不捨在心裡洋溢。本次親子共學課程圓滿落幕,得感謝中園國小校方的支持、參與的老師、學生與家長,誠摯希望親子共學課程精神能夠持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