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面臨就業困難,維也納升學名校採行讀書及職業訓練並行的雙軌教育模式

| 陳妙娟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在奧地利維也納,以升大學為教育目標的升學名校,也是以訓練學生具備貴金屬加工技能為教育特色的聞名學校。其之所以會採取多樣、多元的教育模式是期望能藉由嘗試的過程,來啟發學生各式各樣的可能,並進而培育學習意願。屬於基督教體系的「艾巴凱里休絲-吉姆那西姆(Ebangerishesu-Gymnasium)」學校是以升大學為前提的89)年制完全中學,該校相當於臺灣的國民小學5年級至高級中學3年的年齡層。然而若以成為手工業為終身職業的「匠師(師父)」,則必須及早拜師學藝才行,在吉姆那西姆學習的年輕人要晉身成為「匠師」是非常困難的路。該學校是將家具製作、貴金屬加工、情報技術(電腦資訊IT)等3項職業訓練課程納入教育學習內容中,與大學升學課程並行學習,以其讓學生具備職業技能的基礎能力。高年級學生每週必須接受2天的實習技術訓練,因此其在學期間比一般的學校多1年學習,是為就學9年的學校。

貴金屬加工的實習教室,擺滿電動鑽孔機、研磨機等各種設備齊全,猛眼一看宛如置身於金屬加工的專業工作室。該校的9年級生(最終學年的學生)那坦利法雷斯(18),練習演練以瓦斯槍熔解金屬材料的學習成果。強烈噴火燃燒於金屬材料的頂端上,其熟練的動作與純熟性讓人難以置信其僅只是一位高中在學生。其以生澀的笑容說「讀書與實習訓練同時並行非常累,但想到自己能駕輕就熟的使用器具,似乎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那坦利法雷斯是以進入大學就讀設計為目標,「希望進入大學後也能同時從事貴金屬加工的行業」。

參與家具製作課程的馬克思福魯沙(18)很自豪的說「希望能學習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物品製作,想腳踏實地的學習而早日貢獻於社會」。該校校長亞里思貝德對於學生的期望,他認為「教育孩子動腦思考,藉由身心的統合訓練來培育學生初始的綜合性人格形成」,簡單的說明讀書與職業訓練同時進行的該校教育課程意義。隨著各界對該學校期望及風評的提升,近7年來的學生人數已成長8成,如今有學生620人。

奧地利因為受到歐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對年輕人就業而言其衝擊甚大。與臺灣一樣,縱使是大學畢業生,也同樣面臨就業困難的際遇。處在這樣的狀況下,採行讀書及職業訓練並行的雙軌教育模式或許也是該學校為學生所嚮往的原因。

資料來源參考整理自:日本讀賣新聞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