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同學習與成長的生活課程觀課—從學習共同體的角度

| 鄭淑慧

【文、圖/生活課程中央教師-新北市秀峰國小 鄭淑慧】

 

為了提升教師專業知能,有效轉化教學策略與落實教育政策,教學演示成為近幾年大家關注的焦點,期望透過教學演示活動打破教師在教學上的疏離,讓彼此之間有更多實質的交流。故教育部特別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教師甄選中特別重視教師實際教學,並將公開教學演示列為中央教師重要考核的項度。許多縣市輔導團也同時並進,要求輔導團員們進行公開教學演示,教學演示一時之間蔚為風尚。

然而,公開教學演示過程中,不論是自己擔任教學者,亦或是進入其他老師的教室擔任觀看者,有些事總是困惑著我,我常在思考「這樣的方式到底對於學生與老師們」的真正幫助在哪裡?

因為當我身為觀察者時,我可以敏覺到,一群人進入教室的那一剎那,學生們就是跟平常不一樣,有些孩子會變的更謹慎,有些孩子會更加興奮,有些孩子會變的更怯懦。同時,即便我再怎樣的小心翼翼,一群人進入教室觀看,我發現對於學生與教室真的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擾動。

而當我身為教學者時,即便我的課程設計、教學方式、乃置於與學生互動方法都與平日無異,但我就是知道這一堂課絕對與平常課堂不同,因為課堂是一個動態的有機體,當空間組成的份子不同,所形塑出來的氛圍就會有所差異。那究竟教學演示過程中,觀課者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教學者要如何看待這些觀課者?

這一次生活課程輔導群北一區策略聯盟提供了一個不同思考角度。此次分區活動在生活課程輔導群召集人秦保琦副研究員主持之下,由新北市生活課程輔導團與生活課程中央教師共同規劃,在20131113日舉行。與過往不同在於,此次活動結合「學習共同體國際研討會」,從合作與生命共好的角度進行教學演示與觀課。當天上午由陳麗華教授主持觀課前的說明,接著由我來擔任教學演示工作,觀課結束之後,再由陳麗華教授擔任主持人,進行議課,下午則由日本學者佐藤學教授進行總評。

我所任教的單元是一年級的生活課程裡認識校園的延伸學習活動-「校園尋寶」,這是該班級進行校園探索的的其中一個系列活動。我期望透過校園尋寶活動統整孩子校園探索經驗、數學數列概念,以及語文閱讀。

藉由事先設計好的紀錄單,此次觀課者們的焦點多半聚焦於孩子們的討論內容、合作學習樣態與方式。由於一年級孩子心智與能力發展特色,在進行討論與探索活動過程中,往往需要成人仔細觀察與聆聽,而這群將焦點都放在學生身上的觀課者,自然地成為這群孩子學習最佳的觀察者。尤其,當學習活動結束之際,40多位與會者陪著14組孩子在校園裡一起尋找寶藏時,觀課者不僅一邊記錄孩子們的學習,同時也適時與適當協助孩子,成為孩子們進行生活課程學習的重要鷹架。

議課時,陳麗華教授以及觀察者們細膩地描述不同孩子們學習,一點一滴構築那一堂教學裡課堂學習樣貌,身為教學者的我從觀課者們所描繪地學生樣貌與提醒中,不斷地沈澱與省思每一個教學思維與步驟。

此種的經歷讓我對於觀課有了不同的理解。過去課堂的觀課,常常被定位在「看」(watch),看老師的教學,看學生的學習,這樣的定位讓觀課者在過程之中,不論對學生或對教學者或多或少真的會對教室產生干擾。然而,這一次的生活課程教學演示過程卻讓觀課者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一部分。此時,觀課者不僅是「觀看的眼睛」,更是一雙雙協助「學生學習的溫暖的手」。透過這樣的生活課程觀看歷程,學生、教學者與觀課者共築了一次對彼此都有意義的教與學,觀課者成為「老師與孩子最佳的共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