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十二年國教普通型高中的「落實選修」

| 張淑惠

【文/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教師 張淑惠】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總綱草案自219日以來已舉辦多場公聽會,在與相當多學校校長、主任及老師們的溝通中,大家都很清楚點出為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程理想,相關配套必不可少,包括:1-12年各領域課程的連貫統整與合宜的課程內容量、高中選修課程的落實、教師相關專業的搭配與提升、教材的多元適性、考招方式的調整與搭配、相關支持系統的建置等。這些都是後續國家教育研究院與教育部相關單位必須共同協作與努力的重要任務。特別是「落實選修相關配套」方面,從95暫綱就希望以「選修代替分組」,然學校實務操作面上卻是以「分組代替選修」,導致學生無法自主選修的原因諸多,包括:行政作業較為方便、有利於固定班級的授課與校園管理、學校空間不足、選修課經費不足等。為了在落實選修與適性揚才間能有更好的連結與實踐,在這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課改中已不得不去面對此一巨大的挑戰,以下分別從兩點說明:

一、政策面的可執行性:

(一)政策盤整、解決與配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總綱在普通型高中落實選修的配套上,由國教署主政的跨系統整合與協作的專案小組(圖一),除了「課程教學研發系統」及「課程審議」外,另包括「課程推動與教學支持系統」、「師資培用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及「評量與評鑑」。這些配套的啟動希望將「適性揚才」的課程理念更務實地推動,以減少理想與實務間的落差,現場教師最關心的包括:教師員額結構、授課節數、教師專業提升、學校空間、大學考招連動、法令政策、經費、設施等。

(二)選修課程之開發:選修課程除有部訂選修課綱之外,普通型高中課程課務工作圈與學科中心,亦可協助發展多樣的選修課程模組供各校參採,近幾年國科會高瞻計畫所發展之優質課程模組應可盤整後,推廣與應用,並可維持各校選修課程的一定水準。

(三)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資源:選修課程之開設除課程發展之外,教師專業提升亦非常重要。例如,如何強化教師在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等課程之能力,應有系統的進行教師專業培訓,並建置教學資源平台,提供教師教學之參考與運用。

(四)學生的選課輔導:學校應強化學生生涯輔導與選課指導,協助學生了解性向與輔導其適性選課。

二、實務面的可實踐性:

普通型高中課綱草案的研修過程中,國家教育研究院即與高中學科中心、高中校長、大學考招相關單位持續保持互動,各領域/科目選修課程地圖、高中試模擬課綱的學校總體課程計畫、大學考招連動的共識等均已持續進行中,並深切檢討實施時可能產生的問題,將意見適時彙整於總綱工作團隊。1033月更陸續啟動支持系統,透過先導學校進行十二年國教新課程的模擬與試行,上述為的就是希望這套課綱可以真正落實。

高中教育除了通識以外,在銜接大學教育這端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多僅規範基本的必修課程,較多的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多元及適性發展的需求。這樣的調整也為了適性揚才、拔尖扶弱的目的,整體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果並發展學校的特色。如果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即使萬般艱難,但滴水終可穿石,許多協作單位的溝通、對話、理解就顯得相當重要,無論是學界專家的建言、國家未來人才的培育觀點、現場實務的教師的擔心,都是大家應該努力並改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