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美華
【文/教科書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詹美華】【圖/教科書發展中心 王才銘】
在臺灣中小學教育脈絡裡,教科書是達成課程目標非常重要的工具和媒介。本院不僅負責教科書的審定事宜,同時致力於教科書的發展與研究。今年2月17日本院曾世杰副院長以「從教與學經驗談教科書編輯」為題在臺北院區演講,讓關注教科書與課程議題的同仁們,難得相聚一堂,共同分享對教科書發展的經驗、見解和期待。
曾副院長首先從教與學的理論談起,教「誰」?怎麼學習?是教科書編輯時首要思考的面向。從訊息處理學習論出發,曾副院長提醒我們:學習,受到相對知識和策略的影響,因此要善用先備知識和知識結構策略,以引導學習。而那些關己的、新奇的、孰悉的、和舊記憶認知失衡的事物,是引起學生注意和引發學習動機可考慮的面向。其次,曾副院長指出現行教科書在編輯上的問題,以國語文教學為例,並提供其個人在臺東的教學經驗和研究,說明以教學和學習心理為導向的教科書編輯模式的可行性。接著,曾副院長提供國外教科書編輯的例子,相較於國內教科書,其知識的連結與內容的豐富度,是我們可資借鏡的。
最後,曾副院長希望同仁們想想:對於教科書的編輯和發展,各中心和跨中心的研究人員可以做甚麼?並提出下列議題,供大家思考:
1-1 文獻中及館藏中不同類型的教科書回顧研究
1-2 如何幫助出版社提出更具教與學意義的教科書
1-3 如何突破教科書計價公式的約束
1-4 國教院版的原型教科書模組或示例的發展探究
1-5 現行教科書編輯的運作模式探究
2-1 評估現行教科書的優缺點
2-2 增進教科書與教育現場間的聯繫
2-3 素養導向的教科書原型為何
2-4 教科書的教學效能研究
3-1 電子教科書的發展與探究
3-2 影帶示範教學及教學視導系統的發展與探究
面對這場知識的饗宴,許多同仁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對教科書經驗分享與回應討論。例如,何謂教科書?若指的是付費的那本教材+教學的材料(如指引)+學習的材料,那三種材料都要審查嗎?如何進行「教科書審查」?素養導向的教科書不僅重視學習內容與結果,更重視學習表現的歷程,但在教材設計中卻不容易呈現這種學習的過程,該如何突破,以達到教科書設計的結構性與能動性?如何讓學生能在情境化意義中感受與理解,達到有意義的學習,我們是否需要進行教科書制度的調整?電子教科書的發展是機會,是否也有限制?數位化閱讀對記憶、認知和理解的障礙,該如何因應?歷來的課程或教材變革,仍難脫考試引導教學,以致斲喪改革初衷後又回到原點,這當中測驗取材對教科書編輯的影響,該如何克服?新課程組合理念的提出或課綱的研修,是不是該更重視其相關的利害關係者?特別是教科書開放審定後,出版社成為課綱轉化為教科書的解讀者和生產者,知識守門人的轉移,讓我們是不是該重新思考與出版社的夥伴關係,來增益課程與教材改革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