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平
【文/本國語文教育研究發展辦公室 李平平】
「文字」與「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兩大重要媒介,而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記錄者將當下耳朵所聞、腦中所思的語言,透過文字記錄下來,使得語言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讓身處不同時空的人得以「溝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能瞭解數千年前的《詩經》、《楚辭》等詩歌經典的原因。
然而,語言的記錄者並非唯一,一段語言經過歷代抄寫、刻版、印刷等流傳過程,用字常常有不同寫法,如:「骵/体/躰」、「聡/聦」,分別是「體」與「聰」字的不同寫法。這些音義相同但形體相異的文字,以不同形位(形體)對應同一個詞位(語言),稱之為「異體字」。
每個時代都各有其標準及約定成俗的用字,就現在角度觀之,其中與今之所異者即為異體字。此異體繁多的現象,可能使得這些文字失去語言溝通功能,造成我們詮釋古籍的障礙。例如讀到晉朝王羲之〈蘭亭集序〉:「永和九年,『嵗』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隂』之蘭亭……。」若不瞭解「嵗」、「隂」二字,便會對此段話一知半解。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讀懂,正是因為透過此二字所對應的正字「歲」、「陰」。因此,如何將文字與語言作最正確的對應,異體字的整理對應便顯得十分重要。
國內整理異體字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書,莫過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該典根據教育部所頒正字表(常用、次常用、罕用字表)的正字為綱領,參考教育部《異體字表》,收錄歷代文獻中所見與當代正字音義相應之異體字。例如想找「嵗」字,可以利用《異體字字典》字形檢索功能,依所知條件「山部」或總筆畫數12畫查得「嵗」字,便可得知其對應正字即「歲」字,進而瞭解「歲(嵗)」的音義,如此便可讀懂「嵗(歲)在癸丑」的文義。由此見得,正、異體字對應的整理工作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古籍,為不同時空的語言溝通傳遞搭起了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