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在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所面臨的主要質疑與初步回應

| 余政賢

【文/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教師 余政賢】

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面臨的主要質疑

  總綱草案於今年2月份公布後,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面臨的主要質疑如下:

(一)總綱草案是否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呼籲,十二年國教課綱應用「減法」而非「加法」,時數不能比舊課綱還多;應該保留更多的時數,讓學校發展特色,根據自己的師資條件、社區資源等設計課程;在這樣的狀況下,才有「適性發展」的可能(中央社,20130906)。中央研究院院士林長壽則於報紙投書指出,十二年國教重蹈覆轍,總綱草案只是單純承繼九年一貫的一切,並未對九年一貫做深刻的反省與探討,預期推行後學生的課業壓力將不減反增 (中國時報,20140227)。

(二)基本學科時數不足,是否影響學生學力?

  林長壽認為十二年國教應該要解決學校課程中包山包海的趨向,沒有人反對多元價值的教育理念,但延伸於此的「科科等值」,再演變成學科的「本位主義」,絕對是大災難的開端,學校並非萬能,對課程科目必須有所抉擇,不能大小通吃 (中國時報,20140227)。亦有報紙報導,部分學校教育人員認為認為語文、數學時數仍不夠,期待課綱更符合現況 (頻果日報,20140211)。中央大學數學系單維彰 2014)更於科學月刊專文指出,總綱草案刪減時數並不會刪減社會上對數學的重視與需求,刪減時數並不是懲罰數學教育,而是懲罰學生,特別是家庭社經地位稍弱的學生。

  而上述意見,在總綱草案的10場公聽會中,皆有相關的主張與訴求列為紀錄。而這些家長團體、學科專家、學校教師、教育學者等不同的教育主張,如何與總綱草案所標榜的「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課程願景進行折衷與慎思,是總綱草案制訂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二、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主要質疑的初步回應

  針對社會各界對總綱草案不同教育立場的質疑,為了促進對話,總綱研修工作團隊初擬總綱草案Q&A,以回應社會大眾的疑慮。

(一)十二年國教的課程架構的整體圖像是什麼?在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中,「基本學力的養成」和「學生的適性發展」,二者之間要如何獲得平衡?

  有鑑於我們的每一位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獨特個體,各自擁有多元智慧與性向;且在知識快速變遷時代,每個人皆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此,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及終身學習能力,總綱草案提出「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課程願景。

  然而,在國民中小學階段如何落實適性揚才的理念?又如何回應社會大眾對於養成基本學力的訴求呢?為此,總綱草案規畫了十二年國教的課程架構為包含部定課程和校訂課程,以達成「基本學力的養成」和「學生的適性發展」(如表1):

 

  根據總綱草案,「部定課程」是由國家統一規劃,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在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即為培養學生基本知能與均衡發展的「領域學習課程」,以落實國民教育法及高級中等教育法所指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宗旨。

  另一方面,「校訂課程」則是由學校自主規劃,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在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即為「彈性學習課程」,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學生課程,以及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補救教學、服務學習、戶外教學、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其他類課程。

  因此,在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一方面重視基本學力的養成,為各個領域的深化學習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更保有一定比例課堂節數的多元領域學習,以培養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以及對各領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各領域的多元學習之中,可以進行個人的性向探索。

(二)十二年國教總綱草案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

  總綱草案依照學校現場實際實施的領域課程進行規劃,並訂立了「不增加現行領域學習每周總節數」的研修原則,避免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現行課綱與總綱草案於國中小學習節數規畫比較(如表2):

 

  另外,這一次進行的十二年國教課綱研擬,未來還包括各領域課程綱要的制訂,會將各領域的課程內容作十二年課程連貫的整體檢視,除了避免重複外,還會視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每周課堂教學節數,妥善安排各教育階段合適的學習內容,減少再發生教材份量過多,學校教師忙著趕進度,使得學生課業壓力過大的情形。

(三)國中小數學領域的課程節數,總綱草案規劃每周只有四節課,這樣足夠嗎?要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力呢?

  關於國民中、小學工具學科的學習節數配置,與現行九年一貫課程比較(如表3、表4):

 

 

  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單一領域的學力提升,除了要有充足的課堂節數外,還有教材設計、課堂教學等層面要一併考量,學校教育絕對不能簡化成教學節數的分配而已。

  我們應該要持續思考,學校課堂能否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思考探究的能力?如何避免學生逃離課堂?若是課堂教學的品質無法提升,一昧的提升領域的教學節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力提升,將沒有幫助。

  另一方面,根據PISA測驗與相關研究分析發現,我們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上,呈現M型化的雙峰現象,意思是:我們有許多數學高成就的學生,但低成就的學生也不少。基於教育的公平性,數學領域課程節數要如何規劃,才能幫助這些在班級課堂上,聽不懂統一教材進度,慢慢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的學生呢?

  因此,為了照顧數學程度落後的弱勢學生,總綱草案不建議再增加國小高年級以上統一教材的數學領域教學節數,而是鼓勵學校在彈性學習課程中,根據弱勢學生的程度,每周開設一定節數的數學補救課程;而數學學習程度較佳的學生,也可以在彈性學習課程中,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數學相關的學習社團,實踐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教育目標。

  如此一來,學生實際學習數學的時間並不會比九年一貫課程少,再加上數學課堂教材與教學的實質改善,學生的數學學力更能獲得整體的提升。

三、總綱草案修訂的未來發展

  在民主社會中,國民教育屬於公共議題,面對不同教育立場的聲音,如何協調並取得折衷的多數共識,需要社會各界發揮智慧來思考與共同面對。總綱草案在委員會討論、公聽會諮詢等教育公共對話機制下,能進一步澄清社會各界對國民教育的期待,提昇每個人對國民教育的關心意識,並促進不同團體立場對國民教育見解歧異下的溝通。

  終究,我們殷切的期望,作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課程發展與實施依據的總綱草案,並非僅是教育行政單位的片面表述,而應是透過民主對話機制,獲得學校現場、家長團體、學科專家、教育學者等不同教育立場所能接受的最大共識。

 

【參考資料】

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草案)及說明手冊。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5623,c639-1.php

2.中央社 2013)。課程不減反增 家長團體盼煞車。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309060029-1.aspx

3.中國時報 2014)。十二年國教重蹈覆轍。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4022700472.html

4.蘋果日報 2014)。國小增一節語文課 校長:不夠。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211/35633145/

5.單維彰 2014)。數學教育的罪與罰。科學月刊,53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