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蓓禎
103學年度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期中會議-藝術與人文領域
【文、圖/高雄市龍華國民中學教師 梁蓓禎】
本次中央輔導團期中會議第一堂課「power to turn over」,就從王政忠老師的故事中,開始為夥伴們添加了許多power,也展開了這豐富收穫的兩天。政忠老師從學校所處環境的狀況,開始闡述他的教學理念。他也相當自豪整個學校不是只有他一位是願意為孩子留在南投的老師,而是有許多老師,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般的團隊;從行政策略的翻轉支持老師,創造出學生與老師可以一起成長的環境,也進一步在課程中也讓起始動機低的孩子,利用MAPS的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MAPS教學分探索、躍進、差異及成熟四個階段,並在結構上分為I see(文本解構統整)and I feel/think(文意深究/情意延伸),學生可以藉由老師的帶領,有脈絡地理解課文並深化思考。「提問問題」是引導學生繪製心智圖時很重要步驟,提問策略分為暖身題、基礎題、挑戰題。從文本分析到自身的觀點與感受,問題的提問是經由淺入深且具有系統的設計。此外,在繪製心智圖的過程中,學生隨時要進行口說發表,其中在發表順序上關鍵「眉角」是:第一階段是從最不完整的架構到接近完整架構。第二階段,則要從沒創意到有創意,進而引導學生去評論他組的發表,從外在的態度到問題的提問和議題的補充,讓學生能從提問的過程中,有層次且深入地思考課文的意義。分組的方式也是需要精準的安排,愛運動的政忠老師將依照全班同學程度分為教練、明星球員、球隊老闆和黑馬四個等級,從如何跟學生解釋等級的分法到實際運作的細節,建立起有效的同儕鷹架結構,在這過程中,沒有被忽略的孩子,大家皆能積極地投入學習,真正獲得知識並能內化產出,甚至能在PISA測驗中表現出好成績。
這兩小時的課,我們看到也感受到政忠老師的熱情與用心,他所追求的是孩子們的能力而不是分數,而這樣的努力也自然的反應在成績的表現上。用有步驟、有技巧的教學技法,帶起每一個孩子,這種精神與態度,值得讓同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學習。有越多願意用心的老師來擔當「分母」的角色,每位孩子也能更容易被引導到屬於他們自己的舞台,展現他們美麗的人生。這也正呼應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當一群人同心合一時,將要期待那美好的成果。
另外,閱讀能力的重要也越來越被重視,柯華葳院長在課程中提出應該要把閱讀變成帶得走的能力,才能提升國力。透過各領域的閱讀理解策略報告中,也討論出許多的共識。如除了國語文、英語、本土語之語言學科可鑽研在閱讀理解策略的思考與推廣,但其他科別則可將重點工作放在閱讀融入各課程中,讓學生能在更佳的閱讀情境中熟悉閱讀、喜愛閱讀。另外,柯院長也帶領老師去思考文本分析之重要性:閱讀文本前的分析,是為了以系統與邏輯分析文本,並以各領域的專業觀點思考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在文本選擇部分,院長建議應同時考量內容與能力取向,而所提到的能力也非學科能力,而是閱讀能力,並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其他能力。在各領域分組報告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即使是同篇文本,卻也會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並且產出不同的結論。閱讀策略的選擇則受到各領域特質有所不同,反思推廣學生閱讀,若各領域能以自己的獨特性協助學生,從閱讀美好的感受中逐漸喜愛閱讀。
而最後的一堂課,就像是幫助自己在反思對於教學的意義。講師提到教師應該要對學生的思考路徑感興趣,而非只對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感到興趣。舉例來說:在教學現場中,大部分老師對於學生回答正確答案時,老師會續問為什麼,但相對的,當學生答錯時,老師卻鮮少理解原因,而是急著幫助學生回答正確。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孩子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學習,應該會比只是學會片面性的知識更為重要。而這份「學習」的能力,才能幫助孩子面對未來的生活。在十二年國教中,身為教師的我們更需要時時反思我們將傳遞給孩子什麼,才能真實幫助他們面對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