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發展策略

| 林慶隆

 【文/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林慶隆】

  數十年來,隨著學習研究發展及資通訊科技的進步,學生學習方法已有很大的改變。然而,作為學生學習重要資源的工具書,除了數位化,上網,及可搜尋外,並未隨之有很大的發展,亟需進行探討,以輔助學生的學習。

  學習通常是由先備知識出發,再加深增廣。現在,雖然網際網路上有豐富資料,然而,內容對學生而言真假難辨,且內容並不是針對學生學習需要,因此,需要發展具有正確性及適合學生程度的工具書。至於,學術類工具書,一般需要投入更多資源,臺灣的學術市場規模又有限,通常需靠國家的補助或編輯。

  基於探討臺灣如何發展更符合需要的學術類工具書,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展中心於民國103-105年進行「我國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發展策略之研究」整合型計畫。該研究為臺灣首次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發展趨勢及科技應用下,全面的探討分析學術類工具書的發展應有哪些方向、重點、及發展策略,才能符應學習需求。《臺灣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發展策略》一書,即是該計畫重要研究成果改寫而成。

  該書分為八章,第一章綜論我國1949年以來各類工具書發展概況;第二及第三章分別探討中、日兩國及英、美、加三國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的現況與發展趨勢;第四章從使用者的觀點探討臺灣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使用需求與行為;第五章分析臺灣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的理想人機介面,並發展符合使用需求的評估模型;第六章從提升服務效能的觀點探討使用者對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的使用經驗及意見,並探討臺灣學術性辭典類工具書發展之方向與重點;第七章主要探討臺灣學術性百科全書的編輯模式及遭遇的困難、評鑑模式與指標;第八章則從內容、編輯、使用與推廣,和評鑑及研究發展等面向,提出臺灣學術性辭典及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的發展策略。

一、臺灣學術工具書內容發展策略

  考量與現有參考資源互補及教學學習的需要,學術工具書內容發展策略包括:工具書收詞儘量多收並依使用者的需求分階段完成,弱勢、基礎性、臺灣特有的優勢資訊的領域應優先編撰,學術性辭典類工具書內容項目應優先涵蓋名詞翻譯及釋義,學術性百科全書在內容上依使用者需求區分為不同層次等四方面。

二、臺灣學術工具書編輯發展策略

  基於學習使用的需要及科技應用,學術工具書編輯發展策略包括:以解決問題導向方式編輯;辭條審譯方式涵蓋專家聚會開會、線上編修和網路協作等方式;百科全書應注明引用文獻,方便使用者運用;百科全書應使用超連結,將相關資訊整合在一起;政府應主導學術性百科全書的編輯等五項。

三、臺灣學術工具書之推廣策略

  整合各類工具書成為多元資源的雲端工具書服務平臺,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學術工具書推廣策略包括:從使用者角度,進行實體及線上推廣;優先發展可於行動載具上使用之學術性工具書;強化線上學術性工具書的好用性;整合字辭典及百科全書發展雲端學術性工具書服務平臺。

四、臺灣學術工具書的評鑑和研究發展

  學術工具書的內容及編輯的評鑑,可包括正確性、易讀性、客觀性、權威性、新穎性及易檢性。使用者人機介面的設計,評鑑內容包括使用者支持、內容易用性、介面設計、導覽及版型設計5個構面。

  最後,工具書是學習最基本的參考資料。工具書發展就如同國家其它重要基礎建設工作,是屬於國家在教育知識發展的基礎建設。適切及充足與否會影響到教育資源取得的公平性及知識的永續發展。

 

電子全文:

林慶隆、鄭雄、邵婉卿(2016)。臺灣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發展策略。載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鄭雄(總編輯),臺灣學術性辭典與百科全書類工具書發展策略(頁323-328)。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ISBN 978-986-05-1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