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科書平臺發展的現況與挑戰

| 王立心

 【文/教科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王立心】

  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的發展,提供知識傳播與社群互動的新模式,除了改變閱讀習慣,文本載具也日新月異,可說是自印刷術發明以來革命性的創新與突破;影響所及,學校師生所熟悉的文本――教科書,不再侷限於紙本形式,而是以不同態樣的數位形式呈現,因此,看好數位教科書的發展前景,業者除了關注來自銷售硬體設備的豐厚利潤,也投入設計數位教材,並藉技術專利及內容著作權為盾,建立自已搶進數位教科書開發大戰的灘頭堡。

一、出奇制勝的平臺保衛戰

  能整合提供數位教科書產品之線上教材平臺,雖然資金需求及技術門檻均高,卻是各業者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隨著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軟體技術與硬體功能的發展,數位教科書已演變出不同的風貌,為擴大市占率,除了配合自有專利的閱讀器(Kindle FireApple iPad)外,採跨平臺(Cross-platform)開發設計,並可搭配瀏覽器閱讀的數位教科書平臺是未來趨勢。過往,教科書或教材開發業者最自豪的便是內容,「內容為王」喊得震天價響,然而,隨著科技或電信通路相關業者逐加入學習教材的市場,不只著重強化數位教科書的內容資源,也持續發展數位教科書平臺的獨特功能與操作介面,以掌握到消費端的最後一哩「通路」,對原本穩定且封閉的教科書市場,產生破壞式的創新,或者,促進異業結盟以互補短長。

  借鑑國外經驗,如Intel併購教育軟體業者KnoPearsonMcGraw-Hill5家傳統大型教育出版業者成立CourseSmart,矽谷新創公司CheggIngram Content Group合作線上教科書租賃業務,可知數位教科書平臺的建置背景相當多元。以K-12的教科書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數位教科書平臺來看,其由非營利機構CK12 Foundation2007年成立,以支援美國K-12科學教育(STEM)為宗旨,提供美國近38千所學校免費以及可客製化的開放教育資源,並採用“FlexBook”共同創作平臺,克服傳統教科書的侷限性,提供任何人可修改、新增與重新配置教學內容的靈活性,以適用於不同教學型態與地區的教師。而韓國及日本更是以挹注政府資源,開發數位教科書平臺,透過介面美學設計、防呆操作功能、自動建議反饋機制,以及簡易之使用者控制,達到使用者操作平臺之便利性,並降低硬體需求與頻寬負載,不斷嘗試改善使用者體驗,來引領數位教科書平臺的發展,企圖以教育產業作為科技創新的實踐場域,並建立領先的技術門檻。

二、產業政策及技術規範為關鍵

  反觀目前臺灣中小學教科書市場,不論在數位教科書開發,抑或數位教科書平臺建置發展,似乎有些疑慮與遲滯。數位教科書提供學習教材設計的新典範,科技擴散有助開放近用資源,降低學習成本,擴大學習機會與創新,若善用數位教科書平臺無遠弗界的影響力,似乎為地區與階級間的數位落差提供解方。但是,臺灣各家以紙本為核心業務的教科書出版業者,已熟悉編輯、出版、送審與銷售的成熟商業模式,加上少子女化後緊縮的教材市場規模,都成為業務轉型的阻力;再者,政府未有明確政策方針,以及遲未建立技術規範,成為業者投入資金開發數位教科書平臺的政策與技術高牆。解決之道,可參採國外經驗由業者間成立策略聯盟,或初期由政府輔導建立共同規範,協助跨越政策與技術的高牆。當然,高牆之後未必是和諧均等的烏托邦?也許是商業利益掛帥的數位叢林,科技權力及數位監控也應持續省思與批判,這是其它面向的議題了。

 

相關文獻

王立心、李涵鈺(2016)。數位教科書平臺內容與介面設計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AER-105-12-G-1-01-02-1-03)。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