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秀曦
【文/教育政策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劉秀曦】
一、前言
美國在20世紀中揭開了高等教育大眾化序幕,讓中產階級子女有更多上大學的機會;其後,西歐國家、日本和韓國陸續跟進,逐漸擴及世界各地。近20年全球高等教育入學率已從14%提高至32%,同一時期總人口中半數以上具有大學文憑的國家,也從5國躍升至54國(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5a)。儘管接受高等教育在各國仍普遍被視為是向上社會流動的關鍵要素,但隨著大學學費的調漲,許多弱勢家庭學生必須舉債支應大學學費,加上畢業生就業率與薪資收入往往不如預期,遂讓愈來愈多的學生及其家長,甚至是學者開始質疑「大學是否還值得投資?」(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
前述疑問並非美國所獨有,就我國觀之,2014年我國20歲人口高等教育淨在學率[1]達73%,高於美國(47%)、韓國(68%)與OECD國家平均數(39%)(教育部統計處,2017);惟在此同時,大學畢業生低薪資、高失業率與學用落差等議題也經常佔據媒體版面,甚至過度放大少數未具高學歷創業者之成功案例,進而讓社會出現「讀書無用」或「文憑無用」的悲觀論述。基於此,本文首先呈現美國各界對教育價值的正反論辯,其次分析影響教育投資報酬的可能因素,最後歸納美國政府降低教育投資風險的具體策略,期能做為精進我國相關政策之借鏡與參考。
二、傳統觀:肯定教育價值,認為高等教育有助於提高個人薪資、生活品質和促進社會進步
OECD多次於《教育概覽》(Education at a Glance)報告書中透過對具有大學學歷者與僅具高中學歷者兩組人口薪資收入之比較,證明教育投資能為個體帶來豐碩報酬,以及教育對於促進各國經濟成長、就業與形塑包容性社會的重要性(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4)。再者,OECD成人技能調查評估結果亦顯示,高學歷者就業率較高,且學歷愈高者平均收入愈高,社會也能因福利支出(失業救濟)降低與稅收增加而獲益(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4)。
再就個別國家的調查結果觀之,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之「教育政策研究倡議中心」(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Initiative)針對加拿大2005年至2013年間62萬名大學校院畢業生之薪資收入進行長期追蹤調查後,發現具有大學和學院文憑者其薪資收入較未具文憑者來得高,且隨著時間經過收入差距會愈來愈大(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16)。此外,哈佛大學校長Drew Faust也指出,大學投資在經濟方面的回饋是無庸置疑的,各種統計數據都顯示四年的學院教育讓學生畢業後具有經濟優勢;尤其是女性更能從高等教育中獲益:25歲至34歲具有學士學位的女性,其薪資比只擁有高中學歷的女姓高出70%(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
除了經濟價值之外,哈佛大學校長認為接受大學教育還具有無法量化的優點。大學畢業生通常擁有更活躍的生活,他們更積極參與公民活動、有更高意願擔任義工、因較少抽煙而更健康長壽,且下一代上大學的機會也較高,這些都為人生增加諸多價值,成為應致力於獲得大學學位的強大理由(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
三、懷疑論:主張大學投資入不敷出,且學校所學與現實生活脫節,大學文憑旨在方便雇主快速篩選應徵者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NBC新聞所執行的一項聯合調查,發現美國社會大眾對大學文憑價值的信心正在下降。1200位受訪者中多達一半以上的年輕人、男性公民以及美國農村地區居民認為,大學文憑所帶來的收益難以平衡為其付出的成本,且與4年前的調查結果相比,美國社會對高等教育價值的信心出現流失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持有讀書無用論者大部分是未具大學文憑的人,63%的大學畢業生仍舊認為高等教育物有所值。此外,認為讀書無用的男性比認為有用的男性多出10%,但多數女性受訪者認為大學是必要且有用的(Mitchell & Belkin, 2017)。
再就學者的論點觀之,美國經濟學者Bryan Caplan在其新作《控訴教育:為何教育系統浪費時間和金錢》中亦針對教育的價值進行檢討。他認為多數人在高中與大學階段所學到的知識與未來生活無關,因此畢業後容易遺忘,並透過一系列數據證明「教育是無用的」(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18)。Caplan(2018)同時指出教育只是一種在資訊不完全狀態下能夠間接反映個人能力的信號,方便雇主在眾多求職者中快速篩選可能符合職位需求的人。在此情況下,一旦符合資格的人愈多,學位的價值就愈低,此時只有獲得更高學位的人能夠脫穎而出,而這種無謂的競爭將導致過度教育和學歷貶值。換言之,Caplan主張教育這項基本社會福利幾乎是無用的,對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所受的教育與未來工作中使用的知識之間有極大的差距,學生上課只是為了獲得學位,這讓教育看起來是項浪費。
經濟學人(The Economics)報導也印證前述論點,指出僱主並不關心大學教育提供的內容,西北大學管理學院的Lauren Rivera教授訪談120家來自律師事務所、管理顧問公司和投資銀行的人力資源部門之後,發現評量求職者的標準是他們所畢業的大學,如果不是名校則通常不予考慮(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5)。
四、條件說:大學投資報酬呈現遞減現象且具有個別差異,應先釐清造成文憑價值下滑的可能因素
有鑑於前述不同研究報告對教育價值的看法各持己見、莫衷一是,目前有更多的研究者認為大學投資具有個別差異,並試圖透過客觀分析造成大學文憑價值下滑的可能原因來解決爭議:
(一)大學仍是一項有利的投資,但學費調漲、舉債支應教育支出,以及就業的不確定性已讓投資風險愈來愈高
經濟學人根據美國大學生就學貸款和日後他們的所得稅申報等資料來分析大學教育投資報酬,指出整體而言在美就讀大學仍是最佳投資,然而不可諱言地,也面臨更高的投資風險(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
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公布《教育報酬》(Education Pays)報告,說明雖然大學學歷仍然能大幅提高個人的薪資所得,但不可諱言地,大學文憑的價值已經開始下滑。此係由於大學學費不斷高漲,學生貸款日益沈重,而就業市場依然蕭條,導致大學文憑的價值存在爭議(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3a)。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指出,美國25至32歲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薪水雖高於高中學歷者,但從1978年以來學費的上漲卻是通貨膨脹的三倍,更有甚者,部份學生貸款就讀學費昂貴的學校,畢業後被迫背負大量債務(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
另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報告指出,大學投資報酬率的計算主要依據上大學的成本和畢業後的薪資兩項指標。2010年的大學畢業生大概用八年時間就能將賺回高額學費,但如今的畢業生卻需要耗費九年時間,據估算該數字將進一步擴大。該報告也預測到了2030年時,多數畢業生可能在33歲之前未能還清貸款,而至2050年畢業的學生,或許要到37歲之後才能看到希望(Hadjipanayiotou, 2015)。
(二)大學投資報酬高低受到就讀學校類型、就讀科系類型、學校地理位置以及學校內學生背景等因素影響
Cappelli(2015)在《上大學值得嗎?》(Will college pay off?)一書中指出,要判斷大學投資是否值得,僅看官方公布的整體平均數資料是沒有用的,因為不同學校類型與專業領域的差距非常大。下列因素都可能影響大學教育的投資報酬:
1. 學校類型:頂尖大學畢業生具有薪資優勢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大學畢業生薪資收入表現最佳的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高盛集團的報告也指出,全國排名在後25%的院校畢業生收入總體上低於只具有高中學歷的學生(Hadjipanayiotou, 2015)。
2. 科系類型:人文學科畢業生薪資低於理工類科
前述經濟學人報導也指出,藝術、教育或者其他社會科學專業基本是「負回報」(Hadjipanayiotou, 2015)。另加拿大渥太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Ottawa)報告亦顯示,理工類科(即科學、 技術、工程和數學)畢業生之薪水普遍高於文科畢業生(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16)。
美國藝術及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根據美國政府人口普查與蓋洛普全國民調所得的資料來分析不同科系畢業生的薪資收入,也發現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平均收入相較其他領域畢業生為低。2015年取得人文學院學士學位的薪資中位數為52,000美元,低於所有畢業生的中位數60,000美元,更低於工程學位畢業生的82,000美元;但值得慶幸的是,薪酬差距會隨著時間增加而降低。此外,人文科系畢業生異於其他領域之特色,還包括所學內容與職務需求的關連性較低,2014年時只有30%的人文科系學生回答畢業後從事工作與所學高度相關,超過1/3認為不相關,不相關的比率高於其他專業領域(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8)。
3. 學校地理位置:都會大學畢業生薪資高於偏鄉大學
學院的地理位置與學生主修領域同樣重要,舉例而言,從密西西比鄉下移到舊金山就讀大學將可增加其畢業後年收入約美金14,800(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
4. 學生組成背景:學生家庭社經地位高者其校友收入也高
學院內的人口組成對未來的薪資收入也有影響;男性居多和父母社經地位高的學校其校友收入也高,而天主教學院比基督教學院校友收入高,多族裔混合的學院比起單一族裔的學院其校友收入也較高(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
五、美國政府降低高等教育投資風險的具體策略
為降低高等教育愈來愈高的投資風險,美國政府所採取的具體策略如下:
(一)資訊公開:要求大學提供更多資訊來協助學生選校抉擇
在大學學費與學生負債不斷飆高,但畢業生就業前景卻更為黯淡的今日,美國政府與大學早已積極著手尋找有效策略,期能幫助學生釐清大學學位究竟可以為他們帶來多少獲益。
其中最常見的策略即為「資訊公開」,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時引進一個「大學評分系統」,可以估計進入大學可能花費的成本,學生輟學率、畢業率,及其畢業後可能賺取的薪資金額。旨在協助學生瞭解現有學雜費下,哪些大學院校可能提供最好資源(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3b)。在此同時,維吉尼亞、田納西、阿肯色等州的大學也都積極蒐集畢業生流向與薪資資料,並將資料置於CollegeMeasures.org公開網站上,該網站可以讓學生們大致掌握就讀何種類型學校和科系畢業後可能薪資收入(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3),此舉至少可避免學生在進入該校、該科系就讀前完全不瞭解未來勞動市場的可能狀況。
前述資料目前仍只是由各大學自願性提供,但基於大學投資實為個人一生中最重要投資的考量,奧瑞岡州參議員Ron Wyden與佛羅里達州參議員Marco Rubio曾聯手提出法案,希望能強制全美50州公私立大學均須公布畢業生的薪資資料(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3)。其後基於資料蒐集難度與個資法考量雖暫未能通過,但在重視大學績效責任的美國,要求各校蒐集畢業生薪資資料應該只是遲早的事情,一旦克服技術上的問題而全面實施,未來美國高等教育將又是一幅不同的景象。
(二)經費補助:獎勵在協助弱勢學生方面表現卓越的公立大學
哈佛大學校長指出,大學是一段對個人素養的長遠投資,這段時間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一生求知的習慣和看待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與方法論,這對於我們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走向怎樣的路有著不可否認的影響(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
但從前述《華爾街日報》和NBC的聯合調查中,卻發現城市居民以及自認中產即上流階層的美國人傾向於認為大學文憑付出的投入是值得的;相反地,鄉村居民與自認貧困或工薪階層的人則傾向於認為大學經歷不值得。換言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幾乎每一個國家的智慧資本和頂尖人才都是出自高等教育體系。經濟較為富裕的人已意識到了這個道理,但相對貧窮的人卻仍在質疑教育的必要性,長此以往,將會導致社會階層更加固化。
基於此,經濟學人指出,前述「大學評分卡系統」除能讓學生及其家長獲得大學投資報酬概略訊息外,另一個最有用的功能莫過於透過該系統可讓外界獲悉美國各大學在協助弱勢學生入學與就業方面的積極表現,例如位於美墨邊境的德州農工國際大學(Texas A&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幫助其90%以上墨西哥裔學生在畢業後取得全國平均值以上的年收入(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
前總統歐巴馬曾言,聯邦政府每年花費1,500億美元在學生補助上(主要是提供學生貸款),但由於目前補助發放方式係根據學生註冊人數而來,導致一些學校把不想畢業且同時也是在增加自己負債的年輕人留在課堂內浪費時間。基於此,歐巴馬希望未來聯邦政府的學費補助可以和大學評分結果掛勾,將公共經費用在刀口上(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3)。經濟學人報導亦贊同歐巴馬總統的構想,認為州政府也應該多投資經費在這些有較多弱勢學生的公立大學上,提高弱勢學生的入學率與就業率,藉此確保弱勢家庭子女社經地位的向上流動(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
註釋
[1]20歲學齡人口就讀高等教育淨在學率= 20歲學齡就讀大專(含宗教研修學院、空大、進修學校、不含五專前三年)學生人數÷20歲各該學齡人口數x 100%。
參考文獻
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16)。加拿大研究顯示,高等教育仍對未來就業收入有所影響。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06。
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3)。美國大學文憑價值若何。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21。
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3a)。美國大學文憑的價值。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40。
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3b)。大學備受挑戰:美國總統歐巴馬想讓大學文憑更物超所值。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40。
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哈佛大學校長:大學帶給學生的是勝過薪資的夢想。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65。
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5a)。卓越或公平?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77。
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5b)。美國高等教育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67。
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18)。一名經濟學家認為現行教育體制幾乎是無用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43。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8)。美國人文科系畢業學生就業前景的真相。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43。
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15)。美國唸大學,投資「錢」途評估。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90。
教育部統計處(2017)。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2017年版)。
Caplan, B. (2018). The case against education: Why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appelli, P. (2015). Will college pay off? A guide to 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decision you’ll ever make.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Hadjipanayiotou, P. (2015). Goldman Sachs report says ROI on college falling.
Mitchell, J., & Belkin, D. (2017). Americans losing faith in college degrees, poll f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