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階段素養導向評量之閱讀文本與試題撰寫原則

| 謝佩蓉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謝佩蓉

  評量閱讀理解的典型命題方式為「以文本為主軸」的題組,可以引用、改寫自經典文學作品、當代小品、或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素材,也可能為同一個主題下的多文本閱讀。為符合評量需求,需優先確立該主旨符合教育評量目的,內容具備良好連貫性,每一段落論述符合邏輯並緊扣主旨,使得關鍵訊息安排得宜、意義段之間的結構明確(表1之A1)。而為確保每一篇文本擁有足夠內容深度,擇定後需優先考慮是否有機會撰寫高層次思考或評論的試題(表1之A2)。

  108課綱所定義的第四學習階段為七至九年級的國中時期。即使國中學生已被期待能閱讀成人世界的文章,為符合素養導向試題要素,所選用的記敘文最好能和學生的生命經驗相連結。論說文則需有明確的主題,且可提供多元觀點,讓學生藉由閱讀形塑自我的看法,俾使評論時有所本。專有名詞不宜過多、文句不宜學術性太強,以免認知負荷太高可能會失去閱讀的耐性(表1之A4)。

  引人入勝的作品總讓人想一看再看,甚至和友人分享,閱讀的評量過程也不僅是帶給學生枯燥乏味的負向經驗,也能有機會覺得有趣(表1之A5),憑藉閱讀遊歷未曾經驗過的世界,或對於過去曾有的經驗有不同角度切入的思維。

  理解監控是閱讀理解的重要元素,針對閱讀時的理解品質進行自我監測與判斷之後設認知。命題文本進行分析時,命題者需時時和自己對話,監控自己的理解過程所採用到的認知歷程,將其轉換為試題(表2之I1與I2)。另外,也應強調試題對於文本理解的「導引性」,題目需能彰顯文本所談核心概念,並針對學生閱讀時可能會卡住的重要關鍵,經由評量了解是否真的有讀懂(表2之I3與I4)。

  I5為命題者常出現的迷思,以為根據文本內容寫了一題,就是理解題;卻未留意該題評量的是知識性的記憶題,或是只需要閱讀題幹運用常識即可答對,根本不用閱讀文章。I6則特別指出,在命題的過程,檢視試題是否至少符合素養導向試題兩項要素的其中之一,以符合素養導向試題定義。

  I7和I8談的是題幹的撰寫,究竟是否需要引導學生閱讀特定段落?這和該題的評量範圍有關。若為較大範圍的理解,無須闡述;然若一定得回到某個段落才能答題,就須要標明。

  I9和I10談的是選項,亦常為命題者的迷思。譬如要評量某一段的主旨,選項則完全複製自該段的某一句話;然而該句卻未必能總括全段,只能表示部分意涵。而撰寫誘答選項時,常寫出和文本內容不是那麼相關的句子;然而該選項其實放諸四海皆準,學生若選它,也難以評判為錯誤。

 

資料來源

謝佩蓉(2017)。國家課程轉化、核心素養評量工具開發研究(I):中等教育階段國語文核心素養評量工具開發研究(I)。國家教育研究院整合研究計畫案成果報告(NAER-106-12-B-1-01-01-1-02)。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