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心動線」第46~49集主題:18歲公民的政治教育素養、遊戲式學習、閱讀素養與歷史教學、課程設計與文化理解

| 徐玉芳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徐玉芳

  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主導的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簡稱ICCS)於2017年公開評比結果,我國學生公民認知排名世界第二。而在這個調查裡,有另一項指標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臺灣的國二生對「政府與媒體的信任度」低於世界平均,「在『網路』上得知國際消息、做出政治評論」卻高於世界平均。這代表著我們的學生,多數習慣只以虛擬的網路為知識來源及抒發情緒的管道,而非親身參與實際的公民政治活動。

  本院「國際教育心動線」廣播節目11月12日播出第46集「迎接『青年好政』新時代─從青年代表觀點談18歲公民應有的政治教育素養」專輯,邀請審議民主工作者張婉慈小姐及本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宋峻杰助理研究員,分享我國在公投法施行後,應當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培育18歲公民的政治教育素養,引導青年積極參與公民活動,透過理性對話及思辨,形成政策議題的價值觀共識,對國家的行政及立法產生實質的影響!11月19日播出第47集「用科技戲說臺灣─談遊戲式學習」專輯,邀請基隆暖暖高中王嘉萍老師,分享各科教師如何運用經由整合遊戲機制、認知與互動理論分析後所設計的20分鐘微型跨領域的教學遊戲活動,利用AR/VR或GOOGLE MAP科技軟體等媒介,來輔助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讓學生親手進行遊戲操作,在遊戲活動中同時具備自主學習、即時診斷與鷹架回饋功能!

  接續第47集之後,在11月底12月初將分別以「閱讀素養與歷史教學」及「餐桌上的家鄉─課程設計與文化理解」為議題進行分享;在11月26日播出第48集的「閱讀素養與歷史教學」專輯中,邀請臺北市立建國中學莊德仁教師,分享面對12年國教新課綱的實施,歷史教師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與解讀課綱的能力,進而運用到教學,協助學生透過閱讀能力的提升,跨越歷史理解的鴻溝,培養出重建及理解的技巧、能力、態度與習慣,以因應現在和未來的挑戰!。此外,12月3日將播出「餐桌上的家鄉─課程設計與文化理解」專輯,邀請長期投入國際教育及新住民培力工作貢獻良多的新北市淡水區坪頂國小歐亞美校長,透過以鴨仔蛋和皮蛋作為對照,設計出文化理解的教案,教導孩子學習理解差異並尊重多元文化,培養孩子因應不同情境的知識應用與判斷。

  國際教育心動線節目於每星期一晚上6:05分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播出(FM101.7頻道),歡迎大家準時收聽,錯過教育電臺播出時間的聽眾朋友,也歡迎隨時到本院愛學網網站(https://stv.naer.edu.tw/),線上點播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