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心動線」第50~53集主題:「師生互動的身體美學」、「城鄉共學」、「食農美學」及「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 徐玉芳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徐玉芳

  本院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聲音與身體的美感教育課程實驗方案」主要目的是找到師資培育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成為美感教育者。本院「國際教育心動線」廣播節目第50集「課堂的風景─師生互動的身體美學」專輯,節目邀請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林小玉院長及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張巧燕教師一起來分享教師如何透過結合聲音與身體的美學課程,來改變音樂課的課堂風景,將不可見的音樂旋律、樂句情感、樂曲質地具體化;而除了音樂課,其他學科的教師也可以將美學內化融入於教學課程中!相信只要跟著世界的教育趨勢─從STEM進化到STEAM,讓藝術的理念及素養落實到各種學科課程,就可以幫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

  因應12年國教新課綱,未來國中小在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上,勢必面臨轉化的挑戰;本院「國際教育心動線」廣播節目播出第51集「城鄉共學─打開生命的格局與勇氣」專輯,邀請新竹市立光武國中林茂成校長及花蓮縣立富源國中王錦慧校長分享當緊臨科學園區的都會型大校,與花東縱谷上的偏鄉小校相遇,兩校師生在緊密的交流課程中,如何讓孩子們學會跨出腳步來了解彼此的學習環境及生活型態,甚至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讓共學效果1加1大於2!

  節目第52集則以「產學攜手跨領域,食農美學新課程」為主題,邀請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玫副教授來分享大學如何透過產學合作及食農美學的創新課程規劃,以社區結盟,以及大學帶動中小學的主題式學習型態,將社區大學與小學資源整併,攜手進行「食農美學系列活動」,讓學生、教師、學校及社區一起創造多贏效益!

  「國際教育心動線」最後1集「做孩子的重要他人─從偏鄉教育到大學課程的觀察與省思」專輯,訪問「偏鄉孩子生命中的光」─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蘇文鈺教授。蘇教授長期以來對臺灣的資訊教育有著許多耕耘;從2013年開始推動「Program the World」計畫,親赴偏鄉地區教導孩子撰寫電腦程式,希望透過長期課程規劃與陪伴教學,幫助偏鄉孩子學習,甚至翻轉生命;蘇教授更在2018年於國立成功大學推出實驗性、跨領域,並結合產學合作及改善偏鄉資訊教育多個面向的X-Village課程,期盼能藉此改變大學課程結構,同時帶動臺灣高等教育的改革。

  「國際教育心動線」製作團隊非常感謝大家三年來對節目的支持,從前2年對於各國教育趨勢的介紹,呼應國內教育的現況,到今年對於多元文化、本土教育、12年國教及課綱實施等議題的納入,均期待能帶領各位關心教育的聽眾朋友們瞭解我們的教育政策與現況。節目的階段性任務至今已經完成,未來國家教育研究院還是會持續進行教育研究及各項教育資源的服務!歡迎大家常常到國教院網站,點選利用「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及「愛學網」這2個平台,除了為教育研究者提供學術專業資源外,也提供許多精彩多元的教學影片,做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期望能與家長及教師們共同為莘莘學子創造自信的生活價值與充滿抱負理想的未來。此外,也非常歡迎關心國際教育趨勢與現況的朋友們訂閱本院的「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讓我們持續提供專業服務給各位關心教育的朋友們!

 

照片1:節目主持人謝若男小姐(中)與「課堂的風景─師生互動的身體美學」專輯嘉賓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林小玉院長(右)及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張巧燕教師(左)合影

照片2:節目主持人謝若男小姐(右)與「城鄉共學─打開生命的格局與勇氣」專輯嘉賓新竹市立光武國中林茂成校長(中)及花蓮縣立富源國中王錦慧校長(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