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介紹:《美的樂章:身體與聲音的迴旋》

| 傅安沛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傅安沛】

  身體與聲音可說是組成一個人最基本的元素,共同形構出一個人的氣質,並深遠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的質地。《美的樂章:身體與聲音的迴旋》是一本關於課室風景的旅行遊記。我們嘗試以身體、聲音作為媒介,想知道將「美」的意識注入課堂,當「美」在課堂中流動時,處在日常教學中的老師是否會產生不同於尋常的所言所行?坐在日常教室中的學生是否會因為老師的改變產生不同於尋常的所想所感?而身為陪伴者的高等教育教師,在從旁靜靜觀察的過程裡,是否又會看到哪一些不同於尋常的日常課室風景?

  美感素養啟蒙於幼兒、奠基於中小學,其中,教師更是啟發美感素養的重要推手。期待第一線教師能跨界於「教學藝術家」、「教學研究者」、「教學教師」三種角色,而我們也以這樣的期許深入教學現場,以教師的聲音與身體表現為主軸,透過觀察課室活動和進行教師社群討論,來檢視教師的教學美感。在計畫進行的過程中發現,教師聲音與身體表現的改變,是能夠深深影響人與人的互動,而教學現場中所產生的這種微妙變化,師生彼此的拋接、人際之間的交流,往往是讓在場所有人最受感動的美感體驗。

  書中所分享的是「聲音與身體課程實驗方案」在國中與高中教育階段的一段旅程。教學實驗場域(視點/試點學校)為位於臺北市三所性質迥異的學校,分別為臺北市立啟明學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

  啟明學校屬於特殊教育之一環,我們想試著學習並了解,當我們以不一樣的方式感受世界時,是不是會得到不同以往的美感經驗,因此啟明學校的參與教師,不僅邀請高職部表演藝術班的林玟君老師,也特別與幼兒園的李靜雯老師、簡淑娥老師合作。在與戲曲學院的合作中,邀請了民俗技藝學系的教師群參與,包括陳儒文老師(同時為該系副系主任)、田國華老師、洪佩玉老師、張京嵐老師、陳俊安老師、薛欣宜老師;民俗技藝學系相當重視身體的訓練,並以培養舞臺上的表演者為主要教學目標,臺下十年功要淬鍊為臺上一分鐘,除了技藝的鍛鍊之外,對於美的感受力也是使其「成角兒」[1]的關鍵之一。在景興國中,故事裡則是邀請教授音樂的張巧燕老師參與計畫,張巧燕老師主要以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進行教學,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主張讓學習者透過身體律動來學習音樂元素,是一種同時具有身體與聲音美感體驗的教學方法,在張老師的課程中,可以看到如何從覺知自己的聲音與身體開始、擴大到感受生活中的細節,而感受生活正是美感經驗的來源。

  美感教育是永不停歇的探索旅程,《美的樂章:身體與聲音的迴旋》是一本記錄下這段旅途風景的遊記,而這段旅行才剛剛啟程,邀請生活中的旅人們一起成為與我們同行的旅伴。

展/銷售處:

五南文化廣場https://bit.ly/2XvYo6m

 

[1] 成角兒:傳統戲曲用法,指表演者能在舞臺上獨當一面、成為真正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