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臺灣翻譯研討會: 產、官、學、研界齊聚探討「語文教育與翻譯」

| 丁彥平、柯鴻彬

【文/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丁彥平】

【圖/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柯鴻彬】

 

  2019年「臺灣翻譯研討會」於9月27日在本院臺北院區舉行,主題為「語文教育與翻譯」。活動上午第一場大會主題演講,邀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單德興特聘研究員演講,第二場進行「語文教育與翻譯」論壇;下午分別於五個場地進行論壇論文發表與專題演講,參與人數總計約180人次。

  首先由本院副院長顏慶祥致詞,為本次研討會揭開序幕,顏副院長提到自2004年至今,本院每年皆舉辦翻譯研討會,為國內外翻譯領域提供學術及實務交流平臺,今年是第16年舉辦,但語文教育仍面臨許多挑戰。他以行政院規劃2030年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為例,認為語文教育需要語言的情境作為支撐,目前各校在授課時數及教師人力顯然不足,需要仰賴產、官、學、研界,共同努力提出政策建議,使我國語文教育邁向更多元、更美好的未來。

  第一場大會演講,邀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單德興特聘研究員主講「語文教育與翻譯之我見」。單特聘研究員認為,「語文」範疇除了指語言外,還包括文字、文本、文學、文化等不同面向,翻譯不應僅止於把一種語言文字依照原意改變成另一種語言文字,而是帶入相關的文化、歷史脈絡。他表示,原意的移轉固然重要,由原意移植到異地之後,在標的語言和標的文化中衍生哪些新意,產生哪些效應,最能看出不同文化接觸和吸納「同一文本」的不同方式與結果。單特聘研究員期許從事語言教育與翻譯的人員,身處AI與機器翻譯的年代,若想不被AI取代,就必須發展具有創意、非機械性、與「人」接觸的核心價值,如此發展仍大有可為。

  第二場進行「語文教育與翻譯」論壇,邀請運用翻譯在英語、華語、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越南語等教學的長期實務經驗學者,分別就各該語文在臺灣的翻譯教學現況、優勢或困境、展望與建議等,提出意見。下午則在五個場地分別進行「刑法名詞翻譯與法比較」論壇、「臺灣德文翻譯之現況與挑戰」論壇、以及14篇論文發表。(前述「臺灣德文翻譯之現況與挑戰」論壇與談對話內容,將刊載於109年3月本院發行《編譯論叢》第13卷第1期)

  與往年不同,本研討會最後場次由綜合座談改為專題演講,邀請英國產業界Televic Education口、筆譯翻譯與教學技術軟體開發部門專家Dicken Minta先生,就科技如何協助口、筆譯教學取得更有效進展為題,以操作面舉例說明,在翻譯實務上與產、官、學、研界做緊密結合與交流。

  本次研討會與會者包括國內各大專校院翻譯、外語相關系所之學者教師、研究人員及學生、翻譯相關學會、學術機構、翻譯產業界專家,與會者都表示本次研討會各項議程安排內容精彩,活動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