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中學適性教育與輔導實施成效之探究

| 賴協志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賴協志】

 

  國民中學適性教育與輔導之推動,主要是讓國中生能真正瞭解自己的能力、性向及興趣,協助學生認識自我及探索未來進路,並提供適性的生涯規劃建議,讓學生能正確選擇想就讀的學校、科系,以充分開展學生潛能,有效促進學生生涯發展;其實施情形主要包括:建立適性輔導服務系統、建置諮詢輔導平臺、提供職群探索或體驗活動、建立家長、社區團體及企業單位參與學生適性輔導管道、學校生涯輔導課程於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或將生涯教育相關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辦理技藝教育與探索課程、學校行政人員規劃執行生涯輔導相關活動、辦理相關研習活動、學校輔導教師規劃協助學生建置生涯檔案、協助填寫及記錄國中學生生涯輔導手冊、進行性向及興趣相關心理測驗等。在推動上述這些措施或策略之後,其實施成效為何?值得探析。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請老師自評本指標系統的實際做到程度,以臺灣及金馬地區的1,752位國民中學教師為有效樣本進行分析,並且依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一、持續或擴大辦理職場參訪與實作活動,並建置生涯資訊整合平臺

  國民中學老師們認為「學校能辦理生涯教育參訪活動,內容兼顧職群課程介紹與實作」、「學校能妥適規劃職群探索相關活動」的表現較佳,而「學校能建置生涯輔導平臺,提供諮詢與服務」的實際做到程度相對較差;基於此,學校可持續或擴大辦理生涯教育職場參訪與實作活動,如課後或寒暑假適性輔導體驗營隊、相關職場參訪等,內容應包含相關理論及實務層面,兼顧不同職群課程的介紹與試探;並且主動建置兼具時效性、準確性及便利性之生涯資訊整合平臺,使親師生能即時掌握最新的生涯輔導資訊,協助學生進行正確的生涯規劃與抉擇。

二、主動成立及參與適性輔導社群活動,增進適性教育與輔導知能

  國民中學老師們認為「善用生涯發展相關分析資訊,在課堂中從事教學與分享」、「依據評量結果,適時調整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的表現較佳,而「透過學習社群,具體討論適性輔導議題融入課程教學之實施情形與成效」的實際做到程度相對較差;基於此,學校應結合輔導處(室)、專任輔導教師、導師與科任教師,主動成立適性輔導社群,共同規劃及辦理各項學生適性輔導社群活動,並且鼓勵老師們積極參與適性輔導有關的學習社群活動,共同討論及分享在學生適性輔導過程所遇到的問題,並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三、有系統的記錄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定期追蹤畢業生之升學概況

  國民中學老師們認為「協助學生建置個人生涯檔案,培養學生生涯規劃的能力」、「協助學生衡量自身的能力與興趣,選擇適合的升學進路」表現較佳,而「有系統的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追蹤畢業生之升學概況」的實際做到程度相對較差;基於此,老師們可運用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生涯發展教育輔導團等所提供的生涯輔導資料,瞭解學生生涯輔導相關新知,並透過平日的觀察,詳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針對表現不佳之處適時給予輔導,同時應定期追蹤畢業生之升學概況與流向,持續協助他們瞭解自己的能力、性向及興趣,進而正確選擇適合的進路。


資料來源

賴協志(2018)。國民中學適性教育與輔導成效評估之研究(Ι):指標系統之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AER-106-12-C-2-02-00-1-09)。執行期間:2017/01/01~201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