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美、日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改革的啟示

| 林信志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林信志】

 

壹、前言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因應培育未來人才所需的素養,勾勒一個邁向2030 年的全球人才素養架構,內容主要涵蓋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s)、態度與價值(attitudes & values)等三大範疇,三者看似分立,實際如麻花般交織為核心素養(competencies),最後訴諸行動(action)。此一架構不僅影響各國的課程改革,也連動了高等教育入學制度的變革。我國也預計於111學年度起,因應108課綱上路,使用X(學科能力測驗,亦即學測)+ Y(分科測驗,亦即指考)+ P(考試以外的備審資料)的大學入學考試新制,其中P是此次變革的最大亮點,又分為P1(學習歷程檔案)和P2(第二階段筆、面試)兩項,P1每學年上傳一次,一旦上傳即不可更改,項目包括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項,大學端可於招生時直接下載學生P1紀錄,了解學生高中三年間真實的學習歷程與素養表現。除我國外,先進各國如法國、美國、日本近期也因應培育未來人才所需的素養,進行了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以下茲介紹與分析其改革方向,並提出對我國的啟示。

貳、法美日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動向與啟示

一、高中會考加入演說藝術測驗

  法國高中會考(bac)同時具有中等教育文憑與大學入學考試之雙重性質,預計在2021年將有重大變革,也就是納入大型口試(grand oral)。在新制下,除了原有的口試之外,還要加入「演說藝術測驗」這項考試。法國Cyril Delhay教授在敘述為何要在高中會考中納入「演說藝術測驗」(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如下:

「無論學生選擇普通類(générale)還是技術類(technologique)會考,演說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目前的考試制度中的確已經包含了口試,比方說法語科,但我們必須更加重視這種對於文本的詮釋與表達。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公民,口語表達能讓公民的意見更有份量。演說與游泳一樣,都是需要學習的。大家長期以來對這門演說藝術都抱持著迷信的態度,好像這是一項學不來的天賦,然而這其實是可以透過學習磨練而成的技巧。即使句法結構至為關鍵,但總地說來這是一種身體活動,學生必須學會如何支撐身體、調整呼吸以及調節壓力,懂得如何不要躲在筆記後焦慮(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

  這項演說藝術測驗的進行方式分為3個部分。首先,考官有兩位,分別代表不同領域或職業。考生必須用5分鐘的時間自我介紹並解釋他選擇的主題,保持站姿且不得看筆記。過程中如果有記憶不全的情況也無妨。接著,考生與考官進行10分鐘的對談。傾聽是演講者的首要能力。考生必須接收考官的評語及問題,並藉此澄清自己的想法。考生的任務是引領談話並讓考官理解他所欲表達的內容。口語表達是跨出同溫層的好工具。最後,兩位考官會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他能重回自己的思路。這個部分的測驗為時5分鐘,這是種即興演說,但考生在準備時就應該能預料到考官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了,而且考生可以要求在開始前可以有1分鐘的準備時間。評分標準方面,第一個部分中只要表現出在聽眾前不需小抄就能演說5分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10分,其餘兩個部分則各占5分(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  

  108課綱之核心素養係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而溝通表達亦是其中一項重點,或許現階段在我國學測或指考中納入如法國大型口說測驗仍屬窒礙難行,但絕對不能否認這是長期可以努力的目標。另外,建議教育部鼓勵各校在第二階段面試時,可以自行納入此一創新的人才評測方式。

二、取消或降低入學標準測驗成績之要求

  根據美國教育監督團體「國家公平公開測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ir and Open Testing,以簡稱FairTest),自 2005 年以來已有超過 220 所大專院校降低 ACT 與 SAT 等標準測驗的採計比重。而美國歷史悠久的柯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去年(2018年)與其他約三十所高等教育機構均取消或調整採計標準測驗成績之要求(駐舊金山代表處教育組,2019)。

  最具代表性是芝加哥大學,雖非哈佛大學,但亦為享有全球美譽的知名大學,錄取率僅有7%,並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大學指南中排名第三,而該校以大數據深入分析入學備審資料,以找出申請者遞交的哪些資訊可確實有助於預測學生的各種未來發展,例如預測大一成績以及預測是否取得學位,結果發現ACT 與SAT 成績並未能有助於預測學生進入大學後之學習狀況。因此於2018年春季開始,芝加哥大學宣布將不再採計ACT或SAT等標準測驗成績,僅作入學參考,成為全美國採用選擇性測驗招生策略的教育機構中最頂尖的一所。另外一所具指標性的是舊金山大學,其所引用的報告指出,預測大學一年級是否成功的單一最佳指標,是高中AP大學預科課程的成績,該校自已的研究也呼應這個結果,尤其在舊金山當地多為第一代以及少數族裔學生的情況,更是準確(駐舊金山代表處教育組,2019)。

  而自2019年開始,大概平均每10天就有一所大學做此宣布,幾乎是倍速的增加。各大學經常在宣布考試改革計畫前諮詢FairTest,此組織也是批評大學採用標準化測試最嚴厲的單位。該組織持有一份超過30所大學的觀察名單,就是已經諮詢過FairTest考慮以及剛宣布改變入學規則的大學。據悉,加州大學系統(UC System)也正在研議是否仍要求SAT以及ACT成績(駐洛杉磯代表處教育組,2019)。

  然而這項改革趨勢,由於近期美國大學招生醜聞接連爆發,也出現了一些波瀾,美國大學理事會發言人就表示:「過去幾週的事件突出了招生過程中制衡的至關重要性,為了要避免此類弊案再發生,入學標準測驗仍有存在必要。」但有趣的是,招生醜聞爆發之後,仍有不少大學加入「取消或降低入學標準測驗成績之要求」的陣容,FairTest的公眾教育主任Robert Schaeffer認為,這應該是2018年芝加哥大學宣布這項決定後發酵的結果,許多大學擔心外界認為改變的決定不夠嚴謹,只是盲從,但由於芝加哥大學向來以嚴謹不追趕潮流著稱,所以相當具有指標性(駐洛杉磯代表處教育組,2019)。深究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以往ACT或SAT成績是申請美國大學審核入學最具公信力的參考資料,然而隨著大數據的運用及各校校務研究(IR)的發展日益成熟,美國各大學已經開始研究,是否可採用更為精細複雜的統計分析方式,以更準確了解各項備審資料對學生入學後的學習表現的影響(駐舊金山代表處教育組,2019)。

  直言之,「取消或降低入學標準測驗成績之要求」這項美國的入學制度改革趨勢在我國是挑戰公平底線的一項措施,比起前項「演說藝術測驗」可能更難以施行,但隨著P1(學習歷程檔案)的即將實施、大數據的發展與各校IR的成熟,誰能保證未來不會出現比學測、指考等大型標準測驗更具「入學後學習表現預測力」的備審資料?

三、採用民間英語測驗成績

  日本大學入學共通測驗將於2020年度起採用民間英語測驗成績,將英語聽、說、讀、寫納入,由於這項政策實施不易,引起不少反彈聲浪。但日本文部科學省鑑於檢測考生「說」之能力不易,仍決定活用民間英語測驗,實施第1年納入GTEC、TOEIC等8種英語測驗,原則上以高中3年級時4至12月間參加測驗2次分數最高之成績提供給擬報考之大學。實際上各大學採用之方式有所不同,例如過去5所舊帝國大學之17所國立大學,將學生須具備一定英語能力列為報考大學之資格條件。另一方面,以地方國立大學為主之29所國立大學係將考生之民間英語測驗成績換算成分數後,再加權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之共通測驗成績(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a)。

  承上述,各國立大學為降低對考生之影響,依各校不同狀況而採行不同作法。例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名古屋大學等5所要求考生至少須具備「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CEFR)」中倒數第二(A2)階段以上之英語能力(能以英語溝通日常生活情事者)。東北大學及北海道大學則考慮公平性之問題,決定2020年度暫時不採用民間英語測驗。然而,為避免英語未達「A2」程度之考生因此方針而喪失入學機會,部分地方國立大學採取加權之方式,提供不擅長英語之考生報考機會。迄目前為止,福島大學、靜岡大學、兵庫教育大學已公布具體之加權計分方式(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a)。

  綜言之,日本致力將大學入學考試納入民間英語測驗成績,對東亞國家而言,確實是一項突破性的作法。雖然不易實施,但在國家的整體競爭力的戰略思考上絕對是有利的發展,因為根據歷年IMD全球競爭力評比的資料,日本在英語測驗成績一項的評比非常不理想(幾乎都是倒數的名次),而這項改革是否能帶來進步的契機,非常值得我國密切觀察與參考。

四、打破文理分組之考試制度

  日本現行大學入學考試中,大學指定考科大多只分為文組或理組。因此,許多學生為準備入學考試,在高中學習期間即選擇就讀文組或理組,因而放棄學習非入學考試科目。但由於AI及大數據急速發展,培育跨領域人才為當務之急,除入學考試的改革外,大學方面也必須破除文理組的藩籬,讓所有學生有學習AI、數理、資訊科學等基礎知識的通識課程。日本政府將對積極推動入學考試改革及改善通識課程之大學,以補助款等方式補助該等大學。日本鎌田薫教授對日本首相的建言說明了這項改革的重要性(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b)。

「為因應AI(人工智慧)等尖端科技急速發展,無論文組或理組學生,今後皆有必要具備尖端科技相關之基礎素養,因此建議文組學生也必須學習理化等科目,應重新評估現行文理分組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b)。」

  由於產業快速變動,傳統的專才逐漸不符產業所需,因此全世界都在流行「跨域學習」。芬蘭2016年實施新課綱,就是強調培養孩子橫跨不同領域的「跨界力」。而培養跨領域人才亦是我國108課綱的重要精神,因此日本鎌田薫教授對日本首相的這項建言,對於同屬東亞國家有著類似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我國,相當具有啟示性。


參考文獻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a)。日本國立大學入學考試以兩種不同方式,採用民間英語測驗成績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5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b)。日本將重新評估現行文理分組之大學入學考試。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9

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法國高中會考新科目,「大型口試」將於2021年登場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70

駐洛杉磯代表處教育組(2019)。新趨勢推升標準測驗成績僅作大學入學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7

駐舊金山代表處教育組(2019)。美國大學入學新趨勢,選擇性採計ACT或SAT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6

 

【全文請下載PDF檔】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全文-法、美、日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改革的啟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