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試題與素養導向試題有什麼不同?

數學素養導向試題之初探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 吳正新 助理研究員

  在新課綱實施後,素養導向教學和評量成為了教育現場討論的話題。什麼是數學素養導向評量呢?什麼樣的試題才是數學素養導向試題?以下我們用一道十年級的試題說明傳統試題與素養導向試題的差異,並從試題內容的差異探討素養導向試題的命題方式。




試題內容
請寫出「斜率為50,y軸截距為200」的方程式,並繪製圖形。

  

  範例一是一道評量直線方程式的傳統試題。傳統試題的特色是評量內容偏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著重在未來學習更高階數學的基本數學知識,因此在試題的內容中,通常會使用數學符號、專有名詞,例如範例一中的斜率、截距、方程式。此外,這些試題的內容多數是簡潔、條件充足的數學問題,不需要額外的情境鋪陳,而且問題多半是計算、證明、或制式的繪圖。故傳統試題能有效的評量學生學科知識、計算或證明能力。然而,如果評量的試題都是制式的計算或公式的記憶與使用,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易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樣的試題才是素養導向試題?或是素養導向試題有什麼特色?符合新課綱理念的素養導向試題有二項基本特色:

一、佈題強調真實的情境與真實的問題。

二、評量的能力強調跨領域(學科)核心素養或是學科素養。

  如何佈題才能具備上述這二項基本要素?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適當的結合生活情境,並讓問題具真實性。以上述範例一為例,我們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情境,用生活用語取代「斜率」、「截距」、「方程式」…等數學用語,並且讓問題轉換成情境中的真實問題。

以下是一個修改後的範例:




試題內容
國際書展的書商正在應徵暑期工讀生,工讀生的薪水是「每小時時薪200元,每多銷售一套雜誌多加獎金50元。」

請寫出工讀生的薪水和販售雜誌份數的關係,並繪製圖形。

  

  範例二利用國際書展打工的情境來包裝、陳述問題。打工是學生寒暑假(或未來)可能會接觸的境情,如何計算打工的薪水,是打工時最重要的議題。選取好合適的情境後,原本傳統試題的數學符號、專有名詞便可調整成日常生活中的辭語,例如:「斜率」改成「每多銷售一套雜誌多加獎金50元」、「截距」改成「每小時時薪200元」、「方程式」改成「工讀生的薪水和販售雜誌份數的關係」。修改後的試題同樣是評量直線方程式,但增加薪水計算的情境,同時也將問題轉換成在打工情境中比較真實的問題。

  範例二可進一步的修改,加入跨領域的核心素養,其方式是增加學生發揮比較、判斷或決策的機會。修改的方式如下:




試題內容
為期六天的國際書展即將在台北舉辦。小明正在尋找書展的打工機會。以下是二個書商提供的打工機會

雜誌商A:工作六天,每天8小時,每小時時薪200元,每多販售一套雜誌多加獎金50元。
雜誌商B:工作六天,每天8小時,每小時時薪250元,每多販售一套雜誌多加獎金25元。
(1)請幫小明分析一下,在販售不同雜誌數量時,這二個打工機會的薪水差異為何?
(2)如果小明的專長是行銷,每天可以推銷5~10套雜誌,他應該選擇哪一個工作機會?

  

  範例三增加另一個打工的機會,讓試題情境轉變成比較二個不同打工作機會在販售不同雜誌數量時,可獲得的薪水差異。它需要學生進行比較,找出差異原因。為了計算二份工作的薪水差異,學生很自然的就需要繪製圖形,使得繪圖不再是一個制式的工作,而是分析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工具。在分析時,學生必須發揮系統思考(核心素養A2)、規劃執行(核心素養A3)的能力,表現出數與式的代數操作,並用於推論及解決問題(學習表現g-V-4),才能評估二家報社的薪水差異處。當初步的薪水計算差異比較完成後,學生也必需評估自己的能力,才能思考哪一份工作比較好,或哪一份工作比較符合自己。透過這樣的修改方式便可將跨領域的核心素養、學科的學習表現融入試題之中。

  傳統試題可以評量學生的基本知識,素養導向試題則可以評量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結合生活情境的素養導向試題,不但需要覺察數學可用之處、轉換真實問題到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甚至需要說明、比較或解釋、評估結果。展現這些能力,才能展現數學知識的價值。因此,除了傳統試題,未來的評量必需加入素養導向試題,才能更精確的評估學生是否具備核心素養,是否具備生活情境需求的各式知識、能力與態度。


資料來源

吳正新(2019)。數學素養導向評量試題研發策略。中等教育季刊,70,11-35。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傳統試題與素養導向試題有什麼不同?——數學素養導向試題之初探.pdf

數學素養導向試題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