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活起來 教育有未來

「政府行政資料應用研究分享」系列演講開鑼了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劉秀曦

  因應大數據分析和證據本位決策的發展趨勢,如何運用政府行政資料來分析與解讀資料,在國內已經成為一門顯學。以衛福部全民健保資料庫為例,在累積25年的資料後,其加值運用效果不但受到全球矚目,更成為臺灣發展雲端技術、醫療AI,以及促進生技產業升級之最大優勢。

  但反觀教育領域,多年來由教育部委外建置的資料庫雖多,惜因未能有效整合,且開放程度有限,造成研究人員常有「空有智慧寶庫卻苦無入庫鑰匙」之嘆。有鑑於此,本院教育制度與政策研究中心獲得教育部的支持,於今年初啟動「國家教育研究資料庫」計畫,未來將積極取得不同來源之教育數據資料,全力進行資料庫串接和相關研究,為臺灣教育長期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為了同步提升院內同仁對於政府行政資料加值應用的認識,教政中心自3月起規劃辦理連續六場「政府行政資料應用研究分享」的系列演講,邀請國內不同領域知名學者分享其應用政府行政資料的研究經驗。第一場演講已於3月6日上午由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劉錦添教授假鐸聲館一樓會議室拉開序幕。

  劉教授曾於2018年榮獲我國學術界最高殊榮——第22屆教育部國家講座。曾有人形容劉教授的頭腦就像一部搜尋引擎,臺灣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手中藏有哪些數據?透過何種管道可取得這些資料?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可說出什麼故事?可以回答什麼社會問題?都是劉教授擅長之處。劉教授研究範圍橫跨教育、貿易、健保、所得、勞動力等領域,透過大數據發現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讓原本冷冰冰的數字也開始有了吸引人靠近的溫度。

  此次演講也為本院同仁帶來下列啟示:一、打破教育研究傳統思維:教育研究者普遍存在先有研究構想再去蒐集資料的直覺式思考模式,但事實上,若未能取得攸關資料則研究計畫也將窒礙難行;二、長期蒐集與累積資料的重要性:與我國個資法的規定不同,美國個人資料之保存期限依法可達70年,此種規定讓美國政府可以進行較長期與跨世代的趨勢研究;三、政府資料開放的預期外效益:北歐國家政府行政資料開放程度非常高,此種作法讓國外許多優秀學者得以進行北歐政策比較研究,無形中提升了北歐國家政府的決策品質。

  總之,數據資料已是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如何挖掘和運用這些數據資料,並轉換為可供政府決策的依據,也是本院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歡迎持續參與本中心所舉辦的系列演講,透過不同學者的演講內容定能有助於激發同仁們的研究構想和累積研究能量。第二場即將於4月7日舉辦,講者為政治大學財政學系連賢明教授;第三場則安排於5月19日舉辦,講者為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王麗雲教授,其他各場次時間與講者名單等資訊,請密切注意本院網站之活動公告。


大數據分析 政府行政資料 證據本位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