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 《編譯論叢》編務小組
本期《編譯論叢》共收錄四篇研究論文及一篇書評,由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張淑英教授以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史宗玲教授擔任輪值主編。
第一篇研究論文:鄭惠芬〈論瓦特‧班雅明的翻譯理論與實踐〉,以班雅明的波特萊爾相關研究為輔助,比對格奧爾格與班雅明的〈譯者使命〉德譯本以及兩版中譯本,探討班雅明的翻譯目的、當時讀者的接受現象,以及翻譯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係。
第二篇:陳榮彬〈異化與歸化之間:論《最後的獵人》的英譯〉探討四個田雅各《最後的獵人》譯本的背景和譯者翻譯策略,異化翻譯除忠實反映原住民作家的訴求並跳脫漢語既有優勢的框架;而歸化翻譯策略雖使譯本失去原文的文化及語言特色,卻能讓臺灣原住民文學在世界文學體系中流通。
第三篇:歐冠宇〈臺灣視角的翻譯腔實證研究:從定義、名稱、分類、成因到矯正方法〉蒐集翻譯學界和業界對「翻譯腔」的看法,針對其定義、中譯名稱、分類、成因和矯正方法彙整出臺灣視角的共識,並將翻譯腔的表現分類和矯正方式在大學翻譯課程中實施,分析其頻率與表現類型,探討其成因以及學生對矯正方法的回饋。
第四篇:張忠安〈重探錢鍾書的「化境」及其英文翻譯/詮釋〉分析錢鍾書對化境翻譯觀的論述以及其英文翻譯與詮釋,研究其翻譯思維,呼應國際翻譯學界提倡由非西方的翻譯論述來拓展翻譯概念與定義。
本期書評,邀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陳東升教授撰寫〈國家教育研究院人文社會學術圖書翻譯評介〉,回顧本院「人文社會學術圖書翻譯暨人才培育計畫」培訓新生代翻譯人才,以及翻譯出版15本以民主、自由和人權為核心的人文社會學科專書之歷程,期許各界繼續重視人文社會學科的價值,支持具有長遠影響力的工作。
本期所有文章皆同步於電子期刊網站發行:http://ctr.naer.edu.tw/,歡迎讀者瀏覽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