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素養導向試題轉型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 曾建銘 副研究員

  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是一個國際趨勢,108年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綱由過去知識能力進一步強化為素養,將為人師的師培教育課程,自然要跟著改變,否則將來如何從事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呢?因此,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研擬出素養導向的課程基準,自108年9月入學的師資生就要接受此一課程培養,教師資格考試也隨之調整。

評量指標與題型

  從94年開始的教師資格檢定考試至109年6月舉行的教師資格考試,學生所修的都是以科目與學分來計算,考試也都以傳統的學科知識作為命題大綱。課程基準於107年12月1日施行,適用108年9月開始修習的師資生,因此從110年6月起的考試評量架構也跟著改變,評量指標與內容是根據教育部所公布的課程基準五大專業素養、十七項專業素養指標與課程核心內容進行研發。評量架構好比建築的藍圖,當藍圖通過審定後,後續的施工與檢查也都要以藍圖為依歸。因此,日後的命題、組題也要參照評量指標與評量內容。因本考試為資格考,目的是檢核師資生之基本核心知識、技能,進入教育實習與現場時可以運用,故評量指標之認知層次乃以應用為主,但不排除少數高認知層次的試題。

  110年起的教師資格考試仍是維持一天四考科,國民小學部分也維持加考數學能力測驗,除國語文能力測驗為共同考科外,其餘三個教育科目名稱是根據課程基準之五大核心素養與對應之十七項素養專業指標而命名,分別是教育理念與實務、學習者發展與輔導、課程教學與評量;而國語文的架構亦隨著調整,包含語文理解與溝通表達。試題的題型除原有的選擇與問答外,增加新的綜合題型。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命題大綱不再是學科知識,而是須根據素養評量指標來命題與檢核。綜合題所強調的是現場教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描述內容增加,並進行跨科目/領域/知識的整合,讓考生提出自己的論述與見解。綜合題型之特性,在同一個情境下可能包括是非題、配合題、選擇題及問答題係為多元題型。

考科內容之差異

  教育原理與制度和教育理念與實務之差異,原來的教育原理與制度包含教育心理,新的考試是移到第二科的學習者發展與輔導的範圍中;另外四個類別分別有各自的評量指標,以前是除了四題的法規選擇題不同外,其餘皆相同。第二個考科是學習者發展與輔導,以學習者為主,強調正向輔導,以前屬於課程教學範疇的班級經營,也移到本考科中。第三個考科名稱為課程教學與評量,雖然考科名稱多了評量,實際上是要強調評量結果的應用,而不是測驗統計的理論。

綜合題如何準備呢?

  素養導向的問題解決能力,強調的是要基本核心知識與能力的應用,不能只是記憶與背誦,將來增加綜合題強調的是如何將習得的重要核心知識統整,應用於題目中教學情境之問題解決。因此,學生要回答這些綜合題,除了讀懂情境所述,重要的是能否統整所學之理論或知識應用於問題解決。因為限於考科的時間與內容取材,學生所需回答的問題並不會像申論題,需要長篇大論,而是要能根據所學提出看法或主張且要加以說明或論述。

下面為初擬的綜合題示例:

題目:點心時間,長頸鹿班的林老師記錄了幼兒之間的對話:

小利說:「你知道嗎?我外婆家有種香蕉、木瓜、芭樂喔!」

小強說:「哇!那你可以吃到很多水果耶!」

小雯說:「咦!只有香蕉、木瓜、芭樂啊!怎麼會有水果?」

小樂說:「哈!我最喜歡吃芒果了!」

小雯說:「我說的是水果,不是芒果啦!」

小香說:「我昨天有吃芒果冰沙喔!好冰好冰喔!」

問題一:情境中的五位幼兒,你認為誰的認知發展表現最顯成熟?請說明理由。

  設計理念:此題旨在測試教師是否了解不同發展能力幼兒的階層包含概念的發展。

  參考答案:小強。因為他表現了對階層包含概念的了解,他知道香蕉、木瓜、芭樂都是水果。

  計分規準:答對且理由說對得3分;答對但理由說錯得2分;答錯但理由說對得1分;答錯且理由說錯得0分。

問題二:上述點心時間,小雯、小樂、小香的對話表現了下列哪一項發展特徵?

  (A)語言的延伸不足

  (B)自傳記憶的描述

  (C)同儕的鷹架作用

  (D)認知的自我中心

答案:(D)

  設計理念:此題旨在測試教師對不同發展能力幼兒認知發展的理解。

問題三:如上述,幼兒認知程度不同。混齡班的林老師認為透過團體活動「打果汁」可以幫助幼兒建立水果包含香蕉、木瓜、芭樂的概念,你的看法如何?

  (一)請提出一個你同意的理由。

     同意,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也請提出一個你不同意的理由。

     不同意,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理念:此題旨在測試教師對不同年齡幼兒發展及學習方法的了解與思考。

參考答案:

  如:「同意」,理由一:因為維高斯基的同儕鷹架作用可以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提升學習效果。年長的幼兒可以用他們的詞彙向年幼者說明水果和香蕉、木瓜、芭樂的關係。

  理由二:班杜拉的觀察學習可以讓程度高的幼兒成為年幼的幼兒模仿學習的對象。年長的幼兒回答水果和香蕉、木瓜、芭樂的關係,是年幼者觀察思考的指標。


  「不同意」,理由一:因為「果汁」和「水果」概念不同,透過團體活動把香蕉、木瓜、芭樂打成綜合果汁,不容易幫助幼兒認識水果和香蕉、木瓜、芭樂的關係。

  理由二:混齡班的幼兒年齡層多元,幼兒發展差異很大。團體活動不易顧及幼兒發展上的個別差異,做好因材施教,若以角落活動(學習區活動)或個別指導方式較能幫助到能力不足的幼兒,認識水果和香蕉、木瓜、芭樂的關係。

  計分規準:每一個理由3分。說明完整得3分,若說明不完整,酌情給1~2分,離題或未作答給0分。

  上述之綜合題即了解幼兒發展理論應用適當的學習原理於幼兒適性發展的知識。

問答題該如何計分才公平呢?

  綜合題之問答題是以問題解決為主,雖然不一定有標準答案,應該還是應有明確的評分規準。而這個規準應該在事前就經由專家討論訂定,且須需保留彈性(例如其他正確的理由)。因此建議未來教師資格考試,一個問答題至少需有兩位閱卷專家,閱卷前須召開評分校準相關會議,閱卷後還須將參考答案不同與兩閱差異過大之試卷挑出開會討論,以增加評分者信度,對考生才會更公平,且於試後須進行評分者信度的評估與檢視。


資料來源

洪仁進、曾建銘(2020)。教師資格考試評量架構之研究(教育部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教師資格考素養導向試題轉型.pdf

教師資格考試 素養導向 評量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