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教育系列講座:Competence or Bildung—建構政策敘事架構中的芬蘭教育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陳怡如

  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於111年1月26日舉辦本年度第1場前瞻系列講座,採實體、線上並行,實體參與者為本中心研究人員,同時以Google Meet開放院內同仁線上參與,共計72人次。本次邀請赫爾辛基大學教育科學院林宏達博士候選人,以「Competence or Bildung —建構政策敘事架構中的芬蘭教育」為題,從芬蘭教育機構與OECD等國際機構的動態與合作關係談起,指出國際機構對於芬蘭教育政策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並透過芬蘭各政黨於2019年國會選舉時對於「延長義務教育至高中」的政策討論,觀察他們如何談論「competence」等概念,最後探討「competence」的定位、來源及問題,以及它近年如何影響中小學教育發展、對於高中教育與成人教育的準備。

  他以所觀察到的政策文件及政黨政見為例,各政黨分別將諸多社會問題界定為教育的責任,然而無論左派還是右派,都不約而同地將教育與未來的工作及產業進行鏈結。在針對「延長義務教育至高中」的討論中,他們多次提及「competence」,談論它與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終身教育的關係,以及以「competence」取代評分及認證架構。多年來,芬蘭的教育概念也受德、美影響,因此在這些政策論述中也可見到「competence」、「bildung」、「sivistys」、「skill」混用的情形,形成政策使用語言與實際執行狀況的模糊空間。

  林博士候選人引述曾翻譯的專書,認為芬蘭教育奇蹟並非一蹴可幾,當時依據PISA的評比結果,得出芬蘭教育既傑出又均等的結論,實有賴於制度與政策的外部支持。從個別認知角度出發的PISA測量工具,無法表現社會文化面向上的集體努力。最後,他提到基隆的田野調查經驗,認為108課綱所闡揚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精神,從人出發的論述具紮實理據,而該核心精神與核心素養的關係,以及核心素養是否等同「competence」,應持續討論與發展。

  本場講座特別邀請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楊俊鴻副研究員及林明佳副研究員擔任與談人,楊副研究員認為「competence」一詞被OECD佔據後,其論述受人力資本論、就業與競爭力所牽制,「bildung」的概念則帶來很好的省思,在考量人的發展與需求下,須審慎思考「competence」是誰的素養?素養的概念是否包含「bildung」等問題。此外,他認為素養與「competence」,兩者不是相等的關係,因為素養涵括「competence」、「bildung」、「literacy」等概念,仍有增長的可能與空間。

  楊副研究員並提及OECD1997年啟動「素養的定義與選擇」研究,影響108課綱核心素養的發展,其是否需因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是我們須持續探究的議題。

  林明佳副研究員則補充說明芬蘭2019-2021年教育動態時間軸,以及OECD於110年出版的《Education Policy Outlook 2021》,建議在面對疫情衝擊與日益變化的世界情勢之際,除了學習者的發展,也須關注其心理的韌性與復原力,並應針對學習者、學習環境、系統三層面的適應性與應變性提出建議。


前瞻教育 芬蘭教育 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