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Skaya Siku 助理研究員
自1870年代至1990年代超過百年的時間,加拿大政府為了加速原住民族接受同化教育,強迫至少十五萬原住民兒童就讀130所公立「印地安寄宿學校」(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IRS),他們離鄉背井來到教會學校,共同經歷身心霸凌、羞辱、體罰、禁說母語及無法實踐自身習俗信仰的殖民教育;有些孩童甚至遭受性侵,更極端的則是來不及長大即離奇死亡,估計至少有六千名兒童遇害,未能順利返鄉;這項巨大歷史傷痕的和解成為加拿大政府與原住民族共思真相調查的施政重點(施正鋒,2016)。
加拿大聯邦政府自2015年公布原住民寄宿學校調查報告後,2021年三起原住民族社群主動調查兒童無名墳墓的行動,提供當年寄宿學校失蹤兒童去向的具體證明,並引發加拿大社會對寄宿學校黑暗歷史的廣泛檢討與省思(霍利‧杭德里克,2021;BBC News中文,2021),其中包括:5月份Tk'emlúps te Secwépemc第一民族宣布,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部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所在地發現215名兒童的遺體,最小遺骸甚至僅有三歲;6月份薩斯喀徹溫省Cowessess第一民族宣布,在馬里瓦爾印第安寄宿學校(Marieval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附近發現751座無名墳墓;一週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Lower Kootenay Band部落宣布,在聖尤金教會學校(St Eugene's Mission School)附近發現了182具遺體。
加拿大當局施行寄宿學校的歷史過往,導致原住民族至今仍然面對難以抹滅的跨世代集體創傷、文化斷裂及社會適應不良。因此加拿大政府在原住民族教育政策改革上,一方面,必須透過教育帶領全體國民深度省思國家建構過程中對待原住民族的不義歷史;另方面,也必須從各項教育改革中積極推廣民族教育課程、振興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及提供友善的社會支持。
本文歸納2021年國際教育訊息中轉型正義視野下的加拿大原住民族教育政策推行現況,以提供國內自2019年《原住民族教育法》在考量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之改革背景進行修法後,將原住民族教育實施對象自原住民學生擴大到全體師生及國民的相關政策研擬。這項國內教育法重要的修訂使得原住民族教育體制正式邁向「主體化」的里程碑,鼓勵原漢共榮的友善互動環境,並積極盤整中央與地方各級單位之間教育執掌與資源應用的全面支持,以提供擴大原住民族集體參與的教育平臺、民族師資及知識體系建置(郭基鼎,2022)。
因此,本文將討論加拿大進行中的跨文化和解教育發展趨勢,特別是有關寄宿學校歷史傷痕的修復,將有助釐整目前國內型塑中的原住民族教育發展圖像。
為響應加拿大真相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of Canada,簡稱TRC)於2018年實施的教育政策改革,安大略省政府公布第一階段的課程修訂在於加強現有學校教育中的原住民族課程,一方面推動課程中對原住民寄宿學校歷史的學習;另方面也加強原住民族文化特殊性的深化教育。這項課程計畫的合作對象是透過學校與原住民族夥伴、長老及相關教育領域者共同合作而成。在多方共作的夥伴關係中,有助積極拓展學校教育基礎課程中對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梅蒂斯(Métis)和因紐特(Inuit)族群的認識與學習(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21a):
一、年度經費補助及項目:
在2021-2022年,原住民族教育補助計畫以有關「學生需求補助經費」(9,670萬加幣)之補助項目如下:
(一)發展幼稚園到12年級中小學原住民族語言項目(1,470萬加幣)。
(二)支持第一民族、梅蒂斯和因紐特族群研究納入中學課綱的研究課程(5,960萬加幣)。
(三)推動各教育局友善原住民族行動計畫(2,240萬加幣),內容包括支持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功和福祉的計畫與倡議,以及讓全體學生及教育工作者了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觀點和貢獻。
二、確保第一民族、梅蒂斯和因紐特族人觀點反映在該省的課程中:
(一)納入4-6年級必修社會科目。
(二)納入7、8、10年級的歷史必修科目,其中包括2018年起實施的8、10年級原住民寄宿學校歷史之必修課程。
三、完備小學原住民族基礎課程的全方位學習:
安大略省教育廳允諾將在2023年9月之前完成小學原住民族基礎課程相關的全方位學習,並解決目前1年級和3年級之間的課程差距。
四、以夥伴關係共作課程計畫促發的全新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安大略省教育廳廳長Lecce及原住民事務廳長Rickford指出,透過與原住民夥伴、長老及知識擁有者共同開發課程的方式,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進展。例如:在1-3年級的社會科中增加以原住民族為中心的必修課程,開啟學生全新的學習契機,其中包括:
(一)了解家庭和家庭復原力在原住民族社區和族群中扮演的角色。
(二)透過認識原住民族群語土地的相互關係與連結,理解原住民族的歷史與現況。
(三)省思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有助探討原住民族身分、語言、文化和社區聯繫的重建與振興。
五、其他經費項目挹注:
(一)教育廳從該省預算優先事項及合作夥伴基金中投入2,396萬加幣提供原住民族學生具有支持性、文化適應性及安全的教育機會。
(二)為加強教育廳與安大略省領袖會議和第一民族省級領土組織(First Nation Provincial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s,簡稱PTOs)現有的夥伴關係,教育廳將在三年內投入319萬加幣,以促進第一民族學生更高的畢業率及邁向高等教育和就業機會的目標。
(三)為鼓勵學校教育局管理者與教育工作者與安大略省的梅蒂斯原住民自治區族人積極合作,並學習梅蒂斯知識,政府於2021-2022投入85萬元加幣。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簡稱UBC)於2021年9月起提供流利Nsyilxcn原住民族語學士學位(Bachelor of Nsyilxcn Language Fluency,簡稱BNLF)是加拿大第一所提供流利原住民族語學位的學校(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21b)。
該學程的特色在於課程結合連結校園、課堂學習,以及與原住民社區合作的特點,學生在大一、大二階段的學業會在Syilx部落領土中建立的Okanagan校區內原住民Syilx社區的En’owkin中心學習,然後大三、大四再回到UBCO(英屬哥倫比亞大學Okanagan校區)學習。在Okanagan校區內學生可以透過沉浸式學習情境,向Syilx耆老直接學習流利語言水平的族語知識,如此一來對於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強化身分認同及保存口述傳統各項振興措施具有指標意義。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根據一項針對安大略省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開設的原住民族語言課程質性調查指出(Bergier & Anderson, 2021),礙於過去寄宿學校禁說母語的壓迫,對很多原住民族人而言,學習族語會喚起與家族歷史及寄宿學校遺緒產生連結的傷痛記憶,因此為了避免大學系統中開設的原住民族語言振興課程變相成為原住民師生在追求學業表現及學術成果的額外壓力,課程的設計需要具備「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及「優勢為本」(strength-based)的教學方法。
前者意指,教育過程必須知曉原住民族過去受到禁說母語政策造成跨世代的集體創傷,因此需要創造具備療癒回應及信任建構的教學機制,其中特別強調提供都會區原住民族語言學習友善管道,抑或在某些情況下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課程。後者則是意指,課程安排能尊重語言學習者各別的優勢及多樣化的需求、動機及差異的文化背景,並提供適應個人狀況的彈性學習階段,甚至是沒有懲罰壓力的停修與重修機會等。如此一來在和解的基礎上,學校的語言課程應有效鼓勵學生不受歷史創傷及失語現況而感到自責;同時他們對母語的學習動機也不應該被框架在教學評鑑制度中,變相成為一種額外的學習負擔。
身為加拿大原住民、技術科學和環境研究主席的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原住民族研究學院副教授Kim Tallbear為倡議科學決策應納入原住民族的參與,因此開設一門名為「原住民與技術科學」(Indigenous Peoples and Technoscience)的課程。課程目標不僅打破原住民族知識與西方科學知識壁壘分明的迷思,也響應了卑詩省傳出前寄宿學校發現兒童無名集體墳墓憾事所引發的社會關注(駐溫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21)。
此課程為免費線上歷史課程,因應當前加拿大社會對原住民族寄宿學校議題的廣泛重視,促使申請註冊人數大幅激增。TallBear教授在探討歷年森林火災失控的議題中,提出原住民族數千年來有效管理土地的知識及經驗卻長期被科學單位忽視。為有效因應自然災害,科學單位應該積極與原住民族社區合作,並共同商討有效應對森林火災的施行策略。
在這項課程中,TallBear教授鼓勵學生理解有關「包容」(inclusion)、「和解」(reconciliation)及「去殖民化」(decolonization)等當代原住民族轉型正義關鍵詞的深度內涵。她強調「和解」的具體實踐需要讓非原住民族群的加拿大人學習有關原住民族的知識,並改變他們對於原住民族的看法與對待方式。
根據2021年加拿大轉型正義視野下的教育趨勢發展,本文歸納出四項重要的參考指標:一、強調國家教育政策、課程研擬、教學實務及經費運用都需要與原住民族社群建立共同合作的夥伴關係;二、肯認大學機構在原住民族地區設立學習機構,以耆老為師,開設流利族語學程對於原住民族知識建構及語言傳播的重要性;三、提供「創傷知情」及「優勢為本」的友善文化及語言教育體制;四、原住民族與墾殖政權的歷史和解需要全體國民共同承擔與學習。
新一代世界原住民族知識觀點強調內省與和諧的教育理念,期望全體國民從原住民族歷史傷痛的反思中,發展族群友善的教學策略,以提供有助於全人類傳承及共享知識資產(葉川榮,2022)。本研究總結,倘若國內各級政府、教育機構、原住民族社群及非原住民社群都能主動參與發展多元化的教育方案實踐,並積極地共思墾殖政權與原住民族群對歷史傷痛的和解方案,將有助提升跨文化之間互為主體的支持體系,並且提升具有同理心的國民素質,從而推動原漢關係和解共生的永續福祉。
參考文獻
施正鋒(2016)。加拿大的原住民族真相和解委員會。「2016第八屆發展研究年會:環境與永續發展」發表之論文,臺灣大學地理學系館。
郭基鼎(2021)。原住民族教育的五大重要革新─論《原住民族教育法》之第二次全案修訂。臺灣教育,731,91-98。
葉川榮(2022)。以國外經驗思考我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師資培育模式之挑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2),24-28。
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21a)。加拿大安大略省加強學校教育的原住民課程。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21b)。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開設首個流利原住民語學士學位。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溫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21)。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開設原住民的自然科學課程。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霍利.杭德里克Holly Honderich(2021.07.05)。加拿大無名墓事件:為什麼悼念數百名原住民兒童。BBC News中文。
BBC News中文(2021.07.29)。加拿大歷史黑暗一頁:寄宿學校原住民孩子文化融入還是滅絕?。
Bergier, A., & Anderson, K.(2021). “Step into learning when ready”: Towards a strength-based approach to Indigenous language education in a university setting. WINHE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Scholarship, 16(1),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