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謝秉弘
為了促進國際人才流動,國家資歷架構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NQF) 之建置與品質保證 (Quality Assurance, QA) 的推動,均為政府重要政策之一,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本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透過《跨界:學術/實務/跨域交流》系列活動,於111年8月17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侯永琪教授,以自身的行政經歷與學術發現,分享國家資歷架構與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的概念發展及實務運作情形。
資歷架構的運作通常以區域 (regional) 為基礎,而國家 (national) 層級則會參考該基礎,進一步形塑各國的國家資歷架構,如此方能達成接軌國際和促進人才流動的目標。侯教授以全球各區域資歷架構的發展和現況為實例,論證資歷架構的建置有助於促進溝通,提高教育分類、透明度、管理以及流動性等。
亞洲地區不同組織的國家資歷架構發展時間和內容不盡相同,參與國家亦有差異,如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 創立於2016年,規劃8個層級及領域,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參與。整體而言,其主要精神皆關注於學生的學習成效,如知識、技能、性格等,這些都是制訂資歷架構的重要基礎。侯教授也指出,馬來西亞為亞洲最早開始發展資歷架構的國家,規劃內容涵蓋教育路徑、跨部門或跨境流動與學分轉換等,制訂後亦會視國內外整體情形的變化,重新檢視並修訂,故發展較為成熟,也是其他國家建置資歷架構時借鏡之對象。
跨國之間資歷架構的建立並不容易,侯教授以過去在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HEEACT) 服務的經驗為例,說明在2012年時,極力與馬來西亞學術資格鑑定機構 (MQA) 進行交流與相互認證,雙方設立了11項標準,逐一審視品質保證內容,最後達成學士學歷雙向認可的目標。
此外,資歷架構為一種標準與指南,其落實則需仰賴品質保證的推動,透過品質保證來檢視各校實際的運作情形,並藉由各校自辦自省的內部品保,以及跨校同儕審查的外部品保,形成較完善的檢核機制。透過品質保證和資歷架構的連結和呼應,讓品質保證有更具體和系統性的原則,以檢視學校辦學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最後,侯教授分享學術文章,鼓勵教育工作者一起來關注資歷架構與品質保證的相關議題,吸引政策利害關係人來參與資歷架構的制訂,努力實施全球與區域互相認可的協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可比性,促進教育國際化及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