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台語」的名實之爭

2023年第5次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學術演講

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 林佳怡

  本院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於2023年5月24日舉辦「臺灣台語的名實之爭」講座,由林佳怡助理研究員分析「臺灣台語」一詞背後的脈絡,從文獻、社會語言學及漢語分區等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爭議產生的原因與各名稱的意義,再簡介臺灣台語的幾項語言特色,以全台語進行演講,並採實體線上混成辦理,參與踴躍。

  自國家語言發展法公布以來,語言的名稱便經常產生爭議,主要集中於「台語、閩南語」之爭。2022年行政院核定文化部提送的《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並於公文中揭示使用「臺灣台語」一詞,引起民間諸多討論。

  林助理研究員表示,語言名稱爭議由來已久,有些人反對「台語」一詞,認為這是獨佔臺灣的講法,並主張「名從主人」的想法並不完全正確,但從文獻與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台語、台灣話是符合語言自然發展的稱呼,歷史也相當久遠;而「閩南語」為當代漢語方言學興起之後的學術名詞,不僅歷史較短,又包含了漳州話、泉州話、同安話等,加上從援引的出版品和法令,可以明顯看到官方曾有意識地以閩南語取代台語,導致此一學術名詞帶有政治立場,因而受到一些人的反對。

  面對爭議,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以語言調查為定名基礎,並在各語言前都加了「臺灣」二字以「去專屬表徵化」,故產生「臺灣台語」一詞。從名到實,林助理研究員轉而從音韻、文字、語法三個面向,簡單介紹台語的語言特色,最後以「語言不只是學術議題,也是政治、族群、文化議題」作為總結。


臺灣台語 國家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