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陳兪琪
本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於2023年12月15日邀請高雄市立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以下簡稱巴楠花實驗中小學)Alang.Plalavi張新榮校長及Nicole周倍伊文化英語教師進行原住民族教育講座演講,分享該校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課程的實施現況與遭遇困境,提供本院原住民族研究團隊之參考。
因應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第一波(2016至2021年)強調共命、跨界與生活。在目前全球氣候變遷下,氣候正義可以呼應原住民族教育的轉型,藉由重新理解氣候變遷的新世代詮釋,以萬物有靈的共命觀及泛靈生態共存禁忌智慧,持續綿延世代的原住民族族群,並連結跨世代的生命經驗與集體演化創生,藉以呼應第二波(2022至2027年)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教育理念圖樣與願景—新世代 (ING)1 文化公民新世代。
在課程方面,則呼應聯合國倡議教育是永續關鍵路徑,落實ESG三大教育行動策略,其中E (Environment) 為「環境共存文化行動」,S (Social) 為「社會責任學科行動」,G (Generation) 為「世代永續創生行動」。在課程實踐部分,以文化場域命名的ING問題敘事,作為跨科設計主題單元,例如,依照一年的氣候,分為「秋學進倉祭暨SDGs服務學習」、「冬學年終暨SDGs單車旅人」、「春學播種祭暨SDGs敬山學習」及「夏學射耳祭暨SDGs族群交流」,藉以整合文化與學科,達到文化、升學、創業與習慣的綜合成效。
巴楠花實驗中小學在七年的實驗教育辦學經驗中,分別在111學年及112學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金銀質獎,更在2023年獲得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雙獎-偏鄉創新領袖及企業特別獎,而在升學表現也是獲取優異的成績,這些成果不僅表示學校實驗教育課程的成功,更代表學校實踐「全民原教」的里程碑。
在學校文化與英語結合的部分,作為聯合國GLOBAL SCHOOLS PLAN註冊學校,周老師除了依照學校的課程地圖,配合ING的設計理念,更以「智慧與孕育的水」教案為例,分享如何藉由水的知識內涵,與布農族傳統領域的山域水系結合,帶領學生實際走訪美濃水雉基地,瞭解人與環境的共存關係。此外,學校藉由與國外學校的交流,不僅促進國際合作,提昇學生的英語能力,更可以拓展世界觀,達到國際化的目標。
最後,Alang校長也分享在推動第二波課程時所面臨到的困境,例如沒有建立延續性的法規、無第一線常態性原民實驗學校的對策會議、缺少統籌原民實驗教育事權的單一機關等,希望藉由更多資源的挹注,以落實臺灣多元文化理念,豐富未來原民學校法之內涵,為臺灣這塊土地創造貢獻。
註釋
1.I是「原住民族」Indigenous,N是「自然」Nature,G「世代」是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