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王淑貞 副研究員
依據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手冊內之性教育文字補充說明,提出「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簡稱CSE)」的作法,係服膺國際對人權及性平觀念之演進趨向以及重視性教育的價值。希望透過全面性教育、支持性的家庭及同儕、安全的學校及空間、發展青少年有助於正向轉銜成人期所需技巧和資產,讓青年們都能擁有知識及力量以對自己的身體和生活作出明智的選擇,有助於成功轉銜至成人期並獲得健康的未來生活(UNFPA, 2019)。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簡稱UNESCO)提供之國際全面性教育指引說明指出,「全面性(comprehensive)」乙詞意指容許在不同的國家政策當中使用不同的詞彙,但是方案共同核心理念一致,都是立基在人權、認可「性」在人類發展是很自然的一部分,內含八個核心概念,涉及性(例如性與性行為)與性別(例如理解性別、或是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之範疇,並指出學校在提供性和生殖健康的諮詢及指引方面扮演關鍵角色(UNESCO, 2018;2023)。
本文首先簡略介紹聯合國全面性教育的推動對兒少之助益;其次整理國際常見的推動問題;最後彙整可行之實務對策,以作為國內推動全面性教育之參酌。
一、降低行為風險並作出負責任的決定
全面性教育的推動對於兒童及少年發展階段有實質的幫助及影響。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報告指出,多數的兒少常因為缺乏足夠的知識,在面對相關情境時,難以作出負責任的決定,因而容易落入被剝削、性傳染病以及非預期懷孕的風險當中。透過在學校實行全面性教育課程,可提供必要的、適齡、具實證研究基礎的知識、態度和技能,讓年輕人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健康及福祉,進而達到性別平等及兒少增權目標(UNFPA, 2023)。
二、提升社會心理能力並減少自我危害
各國的實證研究顯示,以學校為基礎推展全面性教育具有實質正面效果,除了提高性健康及福祉之外,還包括減少逃學率或提高學業表現(Breuner et al., 2016)。美國猶他大學性別研究領域副主席Hackford-Peer教授指出,全面性教育所提供的充足知識讓青少年在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時保持自信心,不被羞恥、恐懼、或恥辱感束縛;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簡稱CDC)的調查亦顯示,接受優質性健康教育的青少年較懂得保護自己、傾向延後首次性行為且避免多重性伴侶,減少自我危害的情形(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3a)。
三、降低性/性別霸凌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
在性健康教育能夠落實的前提之下,可以預防或減少性別歧視暴力和性暴力(如對於 LGBT社群成員的攻擊)的發生,因為性教育將能賦予學生必要之社會心理能力,有助於兒少建立自主性、自信、同理心以及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建構一個對多元性別認同及性取向友善的環境,將能達到對人權的尊重、學生安全的保障以及家長權利的維護等目標(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23)。
雖然性健康教育有其重要性,然而在聯合國的觀察報告指出,世界各國的教育制度及政策多有提及性教育,但是卻很少有全面性的框架或是法律基礎;從各國的課綱可見涵蓋廣泛的全面性教育內容,但多分散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在主題方面,最常見的是愛滋和性傳染病防治,其次則是生理學、青春期、懷孕與生產、人權、情感等,最少談及的是性取向、性別認同等議題(UNESCO, 2023)。以英國為例,在1999年將「性教育(Sex Education)」擴大為「性與關係教育(Sex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除了性健康之外,同時強調情感、關係及價值的生命成長,並於2020年起列為必修國定課程(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綜上顯示全面性教育之推動並非一蹴可幾,在世界各國皆有精進的空間,以下整理推動的常見困境:
一、社會文化態度保守及壓力團體的反對
性教育課程的實施最常遇到的挑戰,當屬來自社會文化對性價值觀的保守程度,即便政府有心推動,也常因遭受阻攔而作罷。例如在法國,曾推動「平等 ABCD」教學計畫,但卻在2014及 2015年間終止,教職人員總工會指出,政治、宗教和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以及反對性別平等團體仍持續存在於某些教育機構,阻礙教職人員的任務執行(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
在英國,第二大城伯明翰(Birmingham)的帕克菲爾德社區小學(Parkfield Community School)於2019年也曾因為教授一系列性別平等課程遭到穆斯林家長抗議,政府因而明定父母有權撤回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與性教育有關的受教權(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
在美國猶他州因為主流宗教的教義提倡婚前禁慾,通過法案授權家長可以對學校的性教育課程和教材進行微觀管理,然而,此作法可能造成那些不符當地社會一般觀念的內容在家長的施壓下被取消(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3a)。另外,在愛達荷州的南帕高中,則是因為心理學的課程內容涉及性別認同多樣性的主題,造成家長反彈,甚至揚言發動罷免學區委員或是將孩子轉校的具體行動(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3b)。
二、學校體制及教師們敏感度不足
當學校教職員和教師們對於性和性別教育缺乏敏感度,或因為漠視生活當中的微小性別歧視,致形成更大的社會差異、阻礙教育的推動。以印度為例,學校老師們提及性和性別的議題時會感到尷尬;他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威地位,在平日互動中可能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力,尤其當老師們對於同學們嘲諷他人的性向而無反應時,讓孩子們也學習到這樣的嘲笑並無所謂,致使在學校的多元性向學生,有受到霸凌或被迫輟學的情事,在校方毫無意識、更無介入之下,導致進一步的傷害(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2)。
三、學校在資源及時數有限、缺乏教材指引
全面性教育課程的內容包含廣泛、題材經常涉及社會敏感議題,需要具體的教授時數及課程內容指引,也涉及資金及人力成本的投入,即便有法源為基礎,在實施時仍不免遭遇現實阻礙。以法國為例,2001年實施的墮胎和避孕法案,以立法要求增加有關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的堂數,然而礙於資源分配不均、教師無時間餘裕、課程無明確指引之故,迄今仍未能確實推行,熱心於此議題之民間組織更針對教育部在法規的落實不足情形,於2023年向巴黎行政法院提起訴訟(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
雖然推動全面性教育的實務現場有諸多阻礙,各國仍努力提出因應對策,以下就各面向加以整理分述之:
一、塑造學校包容及友善之氛圍
政府應該致力於創造安全及友善的環境予所有的學童,明確地針對學校內的多元性別學童提供必要的協助(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 2023)。在奧地利,透過反思學校教學和學習當中的性別層面,打破成見,克服性別刻板觀念以擴大個人行動自由,發展超越二元的性別形象,改善年輕人的生活及職業前景、擴大參與機會(駐奧地利代表處教育組,2023)。尤其對於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和酷兒等青少年的負面校園氛圍需要社區和教育工作者認真關切與介入,以降低社會差異(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2)。
在改善學校友善環境的作法具體包括性別中立廁所的設立(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謹慎處理針對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特定語言對話,並確保納入學校的霸凌防制和反歧視政策當中,教師應覺察且即時制止學生遭受騷擾的情境(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2)。
二、檢視課程以及內容的多樣化結合
(一)檢視教學素材的性別偏見以及使用中性語言
教師應檢視課堂上使用的書籍和材料,是否包括各種性別代表、多元化的家庭以及職業、去除性別刻板印象的生活角色,透過實質地評估教學內容和材料所存在的異性戀和性別規範偏見,有助於提高學習環境的友善度(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2)。
在美國位於德州聖安東尼奧市西北邊之賈德森獨立學區(Judson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則開設「婦女與性別研究課程」(Women and Gender Studies),教導使用更具包容性的「中性」(gender-neutral)語言,讓學生思考不同職業的用語,同時也提供教師可用的教材及活動資源,以促進學校和工作環境中的性別平等(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23)。
(二)教學與課程的多樣化連結
為了反思性別刻板印象在學校、家庭和同儕群體中為個人帶來的影響,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爭取平等機會的意願、公平論證自己的立場及關係之處理,奧地利推動學校教學和學習的革新,除了詳盡制定原則和主題之外,亦透過性別反思的觀點,以差異化的方式分析及研究,讓專業科目直接與七大教學原則主題建立交叉連結,包括健康教育、政治、性教育、跨文化教育、職業定位、閱讀教育、以及媒體教育等項(駐奧地利代表處教育組,2023)。
三、專業師資培訓課程並改變舊有教學習慣
專業師資是推動全面性教育的關鍵。越南政府藉由聯合國人口基金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舉辦培訓國家教師性別與全面性教育之研討會,經過挑選的 30名教師參與10天之培訓課程,成為國家教師之後將至特定之教育機構開展推動全面性教育之計畫(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2022)。
韓國教育部則實施「訪問式兩性平等教育」,以派遣專門講師前往兩性平等教育基礎較弱的學校支援授課,聚焦在使用實際案例,講授數位性暴力的類型及防制方案,以保護學生免於侵害(駐韓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
在印度,教師們經常習慣將學生分為「男孩」和「女孩」兩組,容易讓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之學生感到不舒服與被孤立,因此,呼籲教師應該中立的分組,確保讓所有學生在教室擁有正面感受(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2)。整體而言,教師應以學生為核心,預防性地發現問題並予學生支持(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
四、建立協力網絡並以多元尊重為推動基礎
全面性教育的推動需要採行跨部會合作之政策。例如在法國,透過民間組織協助學校教師推行性教育,以期提高其份量及品質(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又為強化性平教育及打擊刻板印象,針對學生間的性別平等,打擊種族主義、排猶主義與 LGBT 恐懼等議題,教育部於各學區設立觀察小組,並與性別暨機會平等部進行合作(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
除了學校的挹注,家庭與社會資源也相當重要。以英國為例,教師與社會機構合作,提供轉介、治療或是主題課程,例如安全網路中心(Safer Internet Centre) 提供專家在線安全熱線(Professionals Online Safety Helpline)、健康與體育組織(PSHE Asociation)有線上健康主題課程、或是相關慈善機構提供的教育訓練指南,協助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和父母及照顧者合作,在多元的種族與多樣文化社會背景之下,彼此了解和多元尊重,建構性別平等的國際社會(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
參考文獻
駐加拿大代表處教育組(2023)。加拿大紐布朗斯維克省修正「政策713」有關性取向和性別認同部份。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23)。德州學區開設課程供學生學習中性語言。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2)。改變學校教師對於性別教育議題的觀念。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法國於新學年擬強化校園內性別平等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法國3民間組織向行政法院起訴,抨擊國家怠於落實性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英國當代性教育與關係教育之改革與推動。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2022)。性別教育成為優質教育的一部分。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奧地利代表處教育組(2023)。奧地利:反思性性別教育與平等。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韓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以105所小規模學校爲對象進行「訪問式性暴力防治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3a)。美國猶他州需要實施「全面」性教育以充實青少年對性的觀念。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3b)。美國愛達荷州南帕學區正為學校是否應提供性別認同課程進行辯論。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Breuner, C. C., Mattson, G., Committee on Adolescence, Committee on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Child and Family Health, Breuner, C. C., Adelman, W. P., ... & Wissow, L. S. (2016). Sexualit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38(2), e20161348.
UNESCO, 2018.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An evidence-informed approach (revised edition). Paris, France: UNESCO.
UNESCO(2023).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CSE) Country Profiles.
UNFPA(2019). My Body, My Life, My World: rights and choices for all adolescents and youth; a UNFPA global strategy.
UNFPA(2023). Agency, Choice and Access: UNFPA Strategy for 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Rights of Women and Adolescent Gir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