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黃祺惠 副研究員
國內近年來開始關注社會情緒學習,社會情緒學習包括5個核心技能(CASEL, 2021):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人際關係(relationship skills)、負責任的決定(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筆者訪談8位國小至高中藝術領域教師,了解其對美術教室環境布置的看法與實施情形,並歸納出對於學生社會情緒學習的影響及布置策略:
一、教室環境有助於學生沉浸於上課氛圍和情境(自我覺察、社會覺察)
從教室環境的空間規劃、擺設、整潔與否,學生可以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個性、風格與教學觀,能較快速與教師建立默契,而當學生走進教室時,若能感覺舒服或是溫暖,較容易進入上課的氛圍和情境。在布置策略上可採用減法美學,盡可能將物品收納在櫃子中,避免教室太過凌亂或造成學生的視覺干擾;教室佈置應能和生活情境結合或具有學科脈絡,以具美感的方式,將學習素材適切地妝飾教室空間。
二、教室布置的物件能提供學生藝術創作靈感 (自我覺察、社會覺察)
教室應是一個能讓學生自由揮灑的地方,透過不同的學習典範與刺激物輸入學生腦海,讓學生模仿、討論、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教室空間佈置的目的之一在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因此在布置策略上可將課程相關的藝術品或旅遊紀念品展示於教室櫥櫃中,學生可以透過觀察、欣賞這些物件或作品,從中得到創作的靈感。
三、整潔的教室能提供學生歸屬感及安全感(自我覺察、社會覺察)
整潔的教室能讓學生身心安頓,提供歸屬感及安定的氛圍,讓學生進到教室不心浮氣躁,很快地能靜下心來,產生一個學習的氛圍。在布置策略上,可透過色彩醞釀氣氛,或讓空間有統一的色系,代替過於紛雜的顏色;或運用軟裝設備例如沙發、草皮、咖啡機、地毯營造溫馨且可放鬆的角落,讓學生下課在教室休憩時心靈能有一個寄託。
四、教室內展示學生作品有助於人際互動(人際互動)
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於教室內時,會產生成就感,看到同儕優秀的作品時,也能產生一種正向的學習氛圍,彼此可透過作品展示區互相回饋讚美與提供建議,因此教室環境能產生團隊動力、營造正向的磁場、增加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在布置策略上可選擇教室其中一個牆面展示教師示範作品或學生作品,若教室牆面空間不足,亦可用移動式有滾輪的拉牆,方便機動性調整與收納。此外,而座位的安排方式也影響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頻率與討論方式。
五、維護教室整潔可培養學生負責任的態度(負責任的決定)
學習環境是學生的第三位教師,境教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為了讓學生在教室中感受到乾淨、整潔、井然有序,應培養學生使用後隨手歸位的習慣。因此,在布置策略上,創作工具和材料若放在明顯易取得的位置,且整齊擺放,可節省學生尋找的時間。此外,也可移除或善加利用教室中閒置的櫃子,或櫃子可重新噴漆調整顏色,窗外也可種植盆栽、綠化環境,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美感素養。
資料來源
黃祺惠(2023)。從社會情緒學習與學習環境探討國中藝術領域教學之實踐原則與策略。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AER-2022-010-C-1-1-B1-05)。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CASEL (2021). What is the CASEL framework?